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颜值爆表了!蓝天白云已成家常便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奋进的綦江 我们的“十四五”丨区生态环境局:攻坚治污守屏障 绿色发展启新程

国控断面水质连续达标、空气优良天数不断增加、采煤沉陷区治理实现生态经济双赢、237.96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构筑坚实生态安全屏障……五年来,区生态环境局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书写了一份扎实的绿色答卷,为綦江大地的绿水青山画卷增添了新的色彩。

▲全国桨板U系列赛在綦举行。特约通讯员 吴先勇 摄

碧水治理见实效
“綦江河”润万家

金秋十月,綦河如一条碧绿丝带蜿蜒而过。10月12日,全国桨板U系列赛(綦江站)在这片清波中启幕,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300余名选手劈波斩浪,与两岸青山共同勾勒出一幅动感的山水画卷。“水质非常干净,比赛体验特别好!”选手们的称赞,成为綦江水环境改善的生动印证。

綦江喀斯特地貌孕育了225条河流,但也为水生态治理带来挑战。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分级分类、精准监管”为原则,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两巡两测”“一巡一测”“5%抽查”巡检工作。同时,深化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分批分类推进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问题整治,綦江河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达100%。同步推进水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在綦江河、通惠河等流域实施河道清淤、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工程,逐步构建“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

“治水靠决心,守水靠智慧。”这是綦江环保人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为守住治理成果,我区搭建起全方位智慧管护体系,为河流装上“中枢大脑”与“感知神经”,让碧水长流有了科技保障。

▲诗意綦城。特约通讯员 胡光银 摄

在綦江河、蒲河等主干流的关键节点,6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如同忠诚的“生态哨兵”全天候值守。这些智能设备每小时自动采集水样,对pH值、溶解氧、氨氮等9项核心指标进行精准分析,每日生成800多个监测数据,实现“采样—分析—报送”全流程智能化。“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会立即弹窗预警,就像给河水做‘实时体检’。” 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这套系统已发布预警28次,成功处置水质隐患15起,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防线。

科技赋能下,綦江河、蒲河国控断面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标准,2024年更获得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400万元。水清岸绿,人水和谐,已成为綦江的常态图景。

“我们系统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目前,綦江河綦江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标准,8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规范化建设,街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规范化率均达100%。”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污水处理,实施多项水环境治理工程。

▲城南公园。通讯员 綦长伟 摄

治气攻坚出硬招
“綦江蓝”成常态

“看,今天又是蓝天白云,真是太美了。”清晨在滨河步道晨练的市民王女士举起手机,记录下蓝天碧水相映的美景。

截至2025年10月,綦江区PM2.5平均浓度较三年前降低13.0%,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9天。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区生态环境局聚焦工业废气、施工扬尘、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打出的一套精准、科学的“组合拳”。

▲蓝天白云下的綦城一隅。通讯员 苏渝 摄

工业排放是大气治理的关键一环。区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化重点行业源头治理,全面推进“一厂一策”方案编制与绩效分级管理,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强化对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执法监管,推动企业治污水平整体提升。

“我们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严格执法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针对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我区建立“监管+帮扶”工作机制,组织技术团队全面指导服务,推动企业采用催化燃烧等高效治理工艺。2023年至今,已为4家铝单板企业争取中 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700余万元,预计可实现年减排污染物40余吨。

技术升级不仅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探索出新路径。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燃煤机组烟气治理、完成电解铝超低排放清洁生产改造,实现了能效提升与低碳发展双赢。在这一过程中,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引导、精准服务,为企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全区工业领域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12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稳步实施,24家企业完成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轻合金材料产业链持续延伸,14家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在线监测安装并联网,30余家汽摩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重庆亮森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燃煤锅炉低氮天然气改造,重庆锦旗碳素有限公司160kt/a碳素焙烧烟气SO2深度治理成效显著……一批重点企业的转型实践,正推动全区工业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新韵綦城。特约通讯员 胡光银 摄

“十四五”以来,区生态环境局创新构建“智慧+治理”体系,在全市区县中率先引入卫星遥感“天眼”系统,配套16个空气质量微站、2套高空瞭望设备和6个挥发性有机物电子围栏监控点,实现对污染传输态势的实时洞察、污染源的精准溯源和空气污染的提前预警。

同时,依托“互联网+监管”模式,对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远程数字监控,每日实时传输数据超4000条,推动企业治污过程全程透明、可控,构建起“天上地下一体、人防技防结合”的智慧监管网络。

“请按要求安装并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在城区重点餐饮区域,区生态环境局联合街道开展专项检查,重点聚焦烤肉店、大型农家乐等高排放餐饮单位,严查净化设备安装、运行与清洗情况,对未安装或运行不规范的责令整改并依法查处。为从源头管控油烟污染,区生态环境局制定专项治理方案,以国控站点周边6公里为重点,推动机关、学校食堂及规模以上餐饮单位落实治理责任,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服务”。今年以来,已对235家餐饮经营店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推动26家单位安装或更换了高效的油烟净化器,指导58家单位建立了规范的清洗维护制度,从源头削减油烟排放,让城市的“烟火气”更加纯净。

围绕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季节性污染问题,区生态环境局坚持宣传与执法并重,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尤其针对春节前后群众熏制腊肉的传统习俗,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绿色、文明的节庆实践。

为减轻分散熏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区在文龙、通惠等五个街镇设立了六处便民环保熏制点,提供集中熏制服务,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社区联动、不间断巡查等方式,执法人员及时劝阻违规熏制行为,推动形成更清洁、更安全的节庆氛围,让“年味儿”清新又温馨。

从天空到地面,从工业排放到城市烟火,一张严密的大气污染治理“防护网”越织越密。如今的綦江,抬头见蓝、推窗见绿,生态治理的成效正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的生态福祉。

▲清漂船行驶在綦江河上。特约通讯员 陈宗武 摄

生态治理绘图景
“綦江美”入画来

“现在每到周末,带孩子去古剑山吸氧,到綦江河畔散步,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固定安排。”市民李女士的感受,是綦江百姓共享生态改善成果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幸福感,源于蓝天白云常驻、空气持续清新;源于河清岸绿、亲水休闲成为生活日常;也源于城市绿意不断拓展,“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逐渐成为现实。


▲綦城一隅。通讯员 张伟 摄

为把生态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福祉,区生态环境局建立“群众点单、环保接单、社会评单”的民生诉求响应机制,整合12345热线、24小时值班热线、微信平台、信访系统等渠道,及时受理、高效办结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同时,定期梳理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整改方案,推动问题从“接得住”向“解决得好”深化。

在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推动下,一批关键环境指标持续向好: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双百”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此外,“无废城市”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稳步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有序开展……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綦江坚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纲领,以“九治”攻坚为主要抓手,持续筑牢重庆南部生态屏障的扎实行动。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绿色福祉正越来越多地融入綦江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古剑山的清新空气到綦河岸边的休闲步道,从街头巷尾的片片绿意到家门口的公园景观——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可感知、可拥抱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红嘴鸥“做客”綦江(资料图片)。记者 周媛媛 摄

记者手记
行走在綦江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生动的生态答卷:綦江河清波荡漾,桨板选手劈波逐浪;城区天空澄澈如洗,“綦江蓝”成为朋友圈的常客。这份“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惬意,正是五年来綦江区生态环境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久久为功治污攻坚的生动注脚。

生态治理,既要“硬举措”,更要“暖心思”。从国控断面水质连续保持Ⅱ类,到PM2.5浓度稳步下降、优良天数持续增多;从采煤沉陷区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到237.96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屏障,綦江的生态蝶变离不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指引,更藏着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治理智慧。

科技成为生态保护的“硬核助力”——无人机巡河、热成像监测、卫星遥感“天眼”,让污染无所遁形;智慧监管网络实时捕捉数据,让治理决策更精准高效。在綦江,治理既有“硬手段”也有“暖温度”——为企业提供“监管+帮扶”,助力绿色转型;设立环保熏制点,在守护“年味儿”与“蓝天”间找到平衡;畅通民生诉求渠道,让群众关切有人应、环境问题有人管。

从“治污”到“智理”,从“监管”到“共治”,区生态环境局以生态为笔、民生为墨,交出了一幅“天蓝、水清、地绿”的幸福画卷。这份答卷,也用实践印证着: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来源:綦江发布(内容有删减)

(2楼)沙发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11-27 12:53 , Processed in 0.1098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2008-2025 qj023.com| AI绘画| 免费AI生成图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