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农民玩转高科技!无人机送玉米,一天15吨轻松搞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巴南区 重庆巴南区
万隆的糯玉米
现在靠 “飞” 的

你看
田间那台无人机
一会儿化身“空中搬运工”
把打包好的玉米稳稳送到公路边
一会儿变作“施肥小能手”
精准投送农资到地头
曾经让农户犯愁的
零散地块、人力难题
被这台“空中帮手”轻松破解啦~


▲无人机正在运送糯玉米。记者 魏源森 摄

8月12日上午,记者在石壕镇紫龙村糯玉米种植基地看到,重庆市綦江区华均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张元华手持遥控器,操作着一台翼展2米多的农用无人机穿梭于田间,将打包好的玉米精准运送至公路边,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这台今年3月花费5.7万元购置的大疆植保无人机,如今成了基地里的“生力军”,为玉米种植管护与采摘装上了“科技引擎”。


▲张元华正在操作无人机。记者 魏源森 摄

紫龙村的玉米基地,流转的多是撂荒地与插花地,这些地块不仅零散不连片,距离公路还有一定距离。“玉米不挑地,当初选这些地,就是为了降低流转成本。”张元华坦言,可到了管护和采摘环节,难题接踵而至:地块分散,工人每次进出都得背着几十斤物资步行近1小时。

“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多为中老年人。”重庆市綦江区华均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张元均补充道,让老人背着重物在田间往返,体力根本吃不消。过去纯靠人工,一天最多采摘700-800斤玉米,遇上旺季订单激增,常常供不应求。


▲无人机正在起运糯玉米。记者 周禹 摄

科技成了破局的关键。大家商讨后,果断引入无人机。如今,施肥时,无人机直接将农家肥送到地头,工人只需专注施肥;采摘时,打包好的玉米由无人机转运至路边装车。“省了来回奔波,效率提上去了,强度降下来了!”张元均告诉记者,无人机最远飞行2公里、最高升至30米,单次可运送约130斤货物,现在每天最多能采摘15吨玉米,是过去的20多倍。

效率提升的同时,成本也降了下来。张元华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以前每天至少需15名工人,现在用工减半,一年能节省成本约10万元。

尝到甜头的团队,正规划引进智能犁土机等更多新农具,探索无人机在播种、病虫害监测等领域的新应用。科技的“翅膀”,正带着紫龙村的玉米产业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张元华正在调试无人机。记者 魏源森 摄

从人工背运的汗流浃背
到无人机转运的高效便捷
从每天最多采摘800斤
到日收15吨
无人机不仅让紫龙村的糯玉米产业
插上了 “科技翅膀”
更照见了智慧农业的无限可能

原标题:搭个“飞白” 打个“飞滴”——万隆糯玉米出山记

来源:綦江发布


(2楼)沙发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买这种无人机,可以享受农机补贴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8-16 13:34 , Processed in 0.14677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