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克洪
“綦江确实是个好地方。”这是曾经经营城区电力街“土家妹子”业主杨文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许不少綦江人都知道这家馆子,可并不知道能熟练操着一口綦江话的杨文活,竟是广东普宁市的客家人。
2006年来到綦江前,他在家乡普宁市里湖镇龙兴村曾担任电影放映员、村民小组长,虽说收入不高,但也算稳定。
来到綦江,缘自他重庆丰都籍妻子的一名“拐弯"亲戚,2006年这名亲戚邀请他来綦江发展。杨文活携同妻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便选址綦江电力街,加盟开了“土家妹子”这家馆子。
广东普宁人爱煲汤,杨文活从小受家人影响,也掌握了一手熬汤技艺。而他经营的“土家妹子”也属汤锅系列,虽然普宁的煲汤与“土家妹子”汤锅的制作有些区别,但他反复捉摸,将二者有机融合,并结合綦江人的饮食特点,形成了既有“土家妹子”的“土”、普宁汤的“普”、綦江味的“綦”之特色汤锅,很快便名声鹊起。
杨文活说,初到綦江可以说一个人也不熟悉,而我的努力却很快得到綦江人的认可,随即也有了稳定的客源,并一直坚持到今年10月才转让出去。记者问道,经营这么好,为什么不坚持做下去呢?杨文活回答,一是自己63岁了,身体已不如前。另外妻子在苏州一家公司有些业务,那家公司业务需要我们去打理。
“来綦江前,我经常听说重庆人性格热情豪爽,到了綦江才深刻感受到果然名不虚传。15年来,我对綦江一直充满着感激!”回顾在綦江的发展历程,杨文活感慨很深。
“来綦江时我刚刚48岁,我人生的黄金时间是在綦江度过的。在綦江的15年也是我最‘走运’的15年。”杨文活说,开馆子就怕停水停电,然而我的经营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除了偶尔检修外,从来没有停水停电现象发生。经营中也从未与工商、城管、公安、税务发生过什么纠葛,我一遇到什么难事,给他们讲一声就迅速解决了。
“今年10月初,房东听说我不做了,主动找我了解原因,说如果是房租高的因素,你说怎么降就怎样降。”杨文活介绍,在15年的经营中,一直与房东合作很好。2020年春,疫情袭来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房东主动给我减免房租。还多次表示,今后你说减多少就减多少。
“在很多地方开馆子,免不了遇上‘赊账’白吃的,可我在綦江经营15年,就是没有遇到过。”杨文活介绍,有一次遇到过一位有纹身而没揣钱的陌生客人,结账时摸摸包里说,我隔天来付。见他“新潮“的外表,我想可能遇上吃“霸王餐”的了,也没有期望他会付钱,可第二天他就来付了欠账。
“綦江这个地方有山有水,南去贵阳不远,北上重庆很近,火车汽车乘坐方便,又没有台风、地震、风沙等自然灾害……”说起綦江的优点,杨文活滔滔不绝。
采访中记者问道:“馆子转让出去了,那你今后可能很少来綦江了吧?”杨文活回答,我已经是綦江人了。谈起变身綦江人,杨文活心里充满了感动。在綦江顺风顺水,几年前他打算将户口从普宁迁过来,然而由于不熟悉政策一直没行动。
有一天,一位就餐的客人提前走进店里,便与杨文活聊了几句,无意中谈到迁移户口的问题。这位客人表示,我熟悉相关政策,我帮助你。原来这位客人是区委统战部姓余的一名退休干部。在他帮助下,杨文活的户口很快就迁到綦江了。他的3个子女中有一个也跟着迁了过来,如今在綦江置业发展。
谈到离开綦江,杨文活有些依依不舍。但他自我安慰道:“我已经是綦江人了,去苏州是暂时的,隔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来源:綦江日报 http://qjszb.cqqjnews.cn/pc/202111/02/content_218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