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交通局】 科技治超立竿见影 超限超载无处遁行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一直是公路管理的一大顽疾。为此,自2019年起区交通局投资750万元,建成篆塘、赵通坝、北渡、隆盛等4套动态治超监控检测系统,集信息采集、审核、告知以及案件办理、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形成全天候、多方位监管,构建全区科技治超“一张网”。建成以来,途经该路段货运超限超载率由85%下降至1%,科技“治超”效果明显。
▲动态治超监控检测系统。
在区交通运输指挥中心,记者看到,硕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各个治超点车辆通行的情况,只要有货车经过,系统就会迅速显示车牌、轴数和重量等信息。
“我们新建成的非现场治超点是通过路面称重传感器、上方抓拍和视频监控摄像头对过往车辆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检测,只要发现违法超限超载等行为,系统就会即时报警提示执法人员进行核实处理。”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徐毅表示,非现场治超点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逢车必检、不停车检测,提升了执法效能,降低了执法成本。据测算,单个非现场治超点比单个固定治超站每年节约运行经费100万元。
为了切实加强治理货车超限超载重点工作,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采取了“固定检测+动态监控+流动巡查+源头监管+联合执法”模式,坚决遏制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切实保障公路路产路权,维护道路货运秩序。
针对固定治超站、非现场治超点未覆盖的区域,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采取流动治超巡查方式,进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专项整治,发现涉嫌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引导至就近的治超站或临时治超点称重检测,依法处理。
▲公路超限监测赶水站。
“请靠边停车接受检查。”在我区万梨路临时执法点随时可以看到,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南部片区大队执法人员引导过路货车接受检查。
“我们支队加强了执法力度,为进一步规范货运车辆通行秩序,以固定治超站、非现场治超点为依托,流动巡查执法检查为延伸,确保辖区重要路段监管全覆盖,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突出超限超载多发路段时段管控,提升执法监管效能,营造严管严查高压整治氛围。”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南部片区大队负责人马雨表示。
为了使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做好源头治超监管工作,区交通局自今年起,在辖区4家商砼企业建设货运源头治超联网监控系统。綦江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洪玉表示,他们将把科技“治超”的关口和重心前移,推进源头治超工作精准化、常态化,真正把好车辆“出厂关”。
▲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引导货车进行检查。本组图/记者 吴文艺 摄
下一步,区交通局将根据“十四五”期间全市非现场治超点位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区非现场治超网络布局,同时,依托第一批源头远程监管试点建设,探索货运源头监管体系,逐步将全区重点货运源头企业联网接入交通执法监管平台,借助科技力量推动交通综合执法取得新成效。
来源:大美綦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