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 石汉谋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校园安全
工作,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保障全区校园安全稳定。
2020年以来,全区教育系统未发生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大事故、社会安全事件,未发生学生在校感染新冠肺炎等涉疫公共卫生事件,未发生涉校涉生亡人火灾责任事故,评选“平安校园示范学校”20所、“新时代平安校园”29所。教育部、公安部督导组对我区校园安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重视安全教育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呜呜……呜呜……”9月23日,通惠中学开展火灾应急演练。火警警报声响起,正在上课的学生立即手捂口鼻,迅速有序撤离到操场。
开展应急演练是我区各学校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举措。区教委副主任左祥国介绍,围绕反恐防暴、防踩踏、消防、地震、洪涝灾害、食品卫生等问题,我区要求各中小学每月结合实际进行1次应急演练(幼儿园每季度1次),确保学生和老师的校园安全。
去年“6·22”洪灾,
綦江河流域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流域红色预警,最高洪峰水位达227.6米,超保证水位5.1米。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南州小学师生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接警后38分钟内,该校2557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被中国气象局、央广时评等多家部门及媒体誉为‘教科书式撤离’。”左祥国坦言,这都得益于师生在日常演练中安全意识的强化和经验的积累。
每年,区教委都联合公安、消防、交通等单位,在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6.26”国际禁毒日、4-9月防溺水宣传教育季等重点时段,进学校、进
社区、进家庭开展实践教育和应急演练,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能力,增强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不仅如此,区教委还以《国家安全教育读本》课程为载体,充分运用“重庆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丰富资源,全面落实每周0.5课时的安全教育课时,每年寒、暑假制发学生、家长、教师法治安全知识测试卷近30万份;建立南州中学禁毒教育基地、三江中学和打通中学两个禁毒教育示范点、通惠中学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组织2万余名师生参观学习。
强措施夯基础 筑牢校园安防屏障
“三防”建设是校园安防的基础,为此,我区每年投入校园专项经费,用于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整体水平。
“全区所有中小学已经实现专职保安配备率、校园封闭化管理和视频监控联网率三个100%,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左祥国说。
我区为各学校配备595名校园专职保安,严格对保安在职在岗持单警装备的监督管理,坚持校园巡逻定点打卡制度。各学校出入口均设有门卫值班室,配置硬质防冲撞设施,校园围墙高度达2米,确保校园封闭化管理。在学校各重要节点,全部安装摄像头,保证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无死角;在学校安防监控室,设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并将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和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全部接入公安机关应急指挥系统与报警平台。
当然,校园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校园周边区域也安防重点。近年来,区教委联合公安等部门,大力推动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校园中心警务室,有效确保学生安全。
左祥国介绍,区教委在严格落实“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的“三见”勤务机制的同时,创新开展“见红袖标、见巡防、见视频”的“新三见”护校安园工作机制,方便及时掌控校园及周边安全状况。
具体而言,“新三见”护校安园工作机制,一是见红袖标。区教委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组建由学校领导、青年男教师、学生家长、治安积极分子等2136名成员组成的175支“红袖标”护校队伍,对校园及周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持械戴标巡逻防控。
二是见巡防。我区依托社区治安巡防队伍,搭建起372名专职校园巡防队员组成的“护学岗”工作专班,围绕校园周边区域和学生上放学途经路线设置必巡点225个、必巡线153条,对重点场所、重点路段开展巡逻值守,延伸师生安全区域。
三是见视频。我区利用校园高清视频和一键报警100%接入公安网优势,结合社会治安“雪亮工程”建设成果,安排专门警力和人员在后台利用视频24小时不间断对校园及周边网络巡查督查,确保能及时发现排除隐患。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同步做好‘红袖标’活动推广,继续发挥好校园保安、青年教师、家长志愿者等群体力量,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和联防共治机制,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持续维护校园平安稳定。”左祥国说。
本组图/记者 张静 摄
来源:綦江日报
http://qjszb.cqqjnews.cn/pc/202110/09/content_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