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从无到有,环境从差到优,日子从苦到甜,是谁让新农村名副其实?
采茶体验活动现场。通讯员 赵娟 摄
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农村发生了大变样。通讯员 陈再华 摄
“十里寒山路,香风正采茶。”近日,区住房城乡建委组织200余名干部职工,分三批走进石角镇新农村集体茶园,开展“庆党百年华诞,助力乡村振兴”采茶体验活动。翠绿瀛山下,清新茶园间,十指翻飞的住建人与盎然绿意一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这已是新农村今年接待的第十个采茶体验团队。立春过后,郁郁葱葱的茶树顺山势层层而上,直至山巅,每一棵茶树顶端新芽点点,为大山披上一件嫩绿的“衣衫”。就地务工的村民们每天穿梭茶山采摘春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茶开采以来,新农村已采制成品茶1000余斤,实现销售收入13万余元,发放工资6万余元,有力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新农村能变成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得益于各级党委ZF的坚强领导,还有区住房城乡建委4年多来持续不断的帮扶。大家出钱出力出点子,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新农村党总支书记刘伟说。
新农村位于老瀛山麓,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缺乏主导产业,2015年成为市级贫困村。2017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开始挂钩帮扶新农村,先后派出两任村建科科长参加驻村工作,坚持以党建促脱贫攻坚,在充分论证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条件基础上,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綦江区欣农茗峰茶业有限公司,分两期开垦荒山种植“巴渝特早”小叶绿茶350余亩,并注册“瀛峰雪”“瀛山春绿”商标,改造标准厂房300余平方米,打造区级就业扶贫示范车间,逐步把小小茶叶培育成当地主导产业。
刘伟介绍说,2020年,欣农茗峰茶业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万元,利润10.8万元,向建卡贫困户人均分红490元,并对全体村民实行茶叶实物分红。村集体“腰包”鼓了后,还先后开展了“三·八同行”“相约重阳”以及资助本村学子和现役军人等公益活动。
“除了培育茶叶产业基地外,区住房城乡建委还大力支持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阵地建设。”区住房城乡建委村建科科长、新农村驻村工作队员曾凡章说,仅2020年,“娘家”就投入资金16万元,支持建设了村牌、景观墙、品茶亭、村民小公园等设施,让村便民服务中心成为村民办事之余沟通交流的好去处,定期开展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微宣讲也有了阵地。
与此同时,在区住房城乡建委指导下,新农村改造危房32户,实施旧房整治提升100户,让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观。
扶上马还需送一程。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去年以来,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5次到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为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在当天采茶体验活动间隙,区住房城乡建委领导就人居环境整治、农家小院打造、特色水果种植等,再次给新农村提出“金点子”。
“山水是新农村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最好底色。”新农村第一书记李定兵说,10余座茶山环抱玉河塘,李家山两座小二型水库,这些都是新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区住房城乡建委指导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已确立“农业旅游化”发展方向,将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布局微景观,培育发展特色农家乐,打造市民与村民对接的“家庭农场”,以茶为媒推进其与乡村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茶、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通讯员 张芬 赵娟
来源:綦江日报
http://qjszb.cqqjnews.cn/pc/202104/23/content_182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