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高风险预报预警和健康提示
40℃的高温,还碰上娃儿开学季?下面这份防暑指南一定要看!
高温带来的影响
高温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让人汗流浃背、心烦气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会出现紊乱,引起一系列症状。高温也给汗腺增加工作量,大量出汗导致人脱水和电解质(如钠、钾等)紊乱,继而出现中暑症状。
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例如军训),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这意味着可能已经进入先兆中暑的状态。此时如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若未能及时干预则会进展为轻症中暑,轻症中暑症状:人体温度往往会达到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若发展为重症中暑,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特征是核心体温升高(>40℃)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以及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中,都容易引发热射病。其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多器官系统损伤等。
如何预防高温中暑
为减少高温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应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早识别中暑信号。
1.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在高温天气下,白天出门备好防晒用具,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
2.如果出现口渴、嘴唇干、尿液变黄等情况,就表明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专家建议,“夏季补水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建议人们出汗较多时,可喝点淡盐水和电解质饮料,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外出、劳作以及运动人群更为需要。”
3.学会观察自己身体的反应。当你感到头晕、口渴、面色潮红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了。这时,要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特别提醒
灌水小心脱水。灌一大杯白水虽然酣畅淋漓,但可能导致脱水进一步加重,因为人体在脱水情况下已经丢失了电解质,这时如果一次性饮入大量的白水,会让体液中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人体为了维持原有电解质浓度就会努力地排水,这就是“自发性脱水”,容易导致越喝越渴、越喝越排,脱水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因此在补水的同时,不要忘记补充电解质水。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特别是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血管会遇冷收缩。这种收缩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同时,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还可能导致身体适应力下降,一旦离开空调环境,更容易中暑。可以通过调整空调风向、设置合适的温度等方式来减少冷风对人体的直接刺激。在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
来源:綦江疾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