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人警惕!夏天蚊子多,防蚊记住这4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巴南区 重庆巴南区
夏季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近期
随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多
人员流动频繁
我国南方个别城市
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
并引发本地传播
小伙伴们
请务必重视并做好个人防护!
↓↓↓

什么是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指的是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
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

临床表现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

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 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我国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在广东、云南和浙江等地引起本地疫情,但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现阶段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刻。

我国非基孔肯雅热常年流行国,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上市疫苗,人群普遍易感,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可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媒介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热、皮疹、“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在1-2周内痊愈;部分感染者可无症状;少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监测数据显示,每年5月开始,重庆大部分区县媒介伊蚊密度均较高,存在因输入病例引起登革热本地传播的风险。截至10月,均为我市登革热发生高风险期。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在怀孕期间通过母亲传染给胎儿,还可通过性接触、输血和血液制品以及器官移植传播。

约2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结膜炎、肌痛、关节痛、全身乏力、头痛等,病程持续2-7天缓解。



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为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流行区域重叠,临床表现也有相似之处。


但寨卡病毒病存在一些独特临床特点,如易引发结膜炎,部分病例感染后可能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孕期女性感染,可能导致婴儿患先天性小头畸形症。

蚊媒传染病核心预防要点

做好个人防护,严防蚊虫叮咬,尽量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

清积水,灭蚊源
水培植物等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装纱窗,挂蚊帐
优先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可使用蚊帐、电蚊拍或灭蚊灯等物理措施防蚊灭蚊,也可以使用电热蚊香液等化学手段灭蚊。

外出时,防叮咬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宜在皮肤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喷涂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和柠檬桉叶油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或驱蚊花露水,并按照说明使用。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出症状,速就医
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并及早实施防蚊隔离,避免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温馨提示
请关注官方发布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和健康提示,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基础。

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TV


(2楼)沙发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8-3 22:28 , Processed in 0.16464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