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
新重庆-重庆日报刊发
《红岩周刊|惩治“蝇贪蚁腐”成效如何?听听老百姓怎么说》一文
以横山镇天台村村民
张成龙的闲置农房流转为例
聚焦我区农村集体“三资”整治密码
↓↓↓
綦江区横山镇天台村村民张成龙:
“分红明明白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时至盛夏,綦江区横山镇天台村草木葱茏,清风送爽。村民张成龙站在自家焕然一新的民宿前,脸上满是笑意。只见土瓦灰墙的小楼爬满了紫藤,门两旁木栅栏围着的小花园,绣球开得正艳。推门而入,原木色的桌椅和复古风的挂灯,8间带着独立卫浴的客房,空调、无线网一应俱全……张成龙指着民宿感慨道:“你看这架势,谁能想到半年前还是栋漏雨的老房子?”
今年46岁的张成龙是土生土长的天台村5社村民。祖辈传下来的老屋墙皮早就斑驳,瓦片也多处松动。自己外出务工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想修房力不从心,可空着又心疼。
去年秋天,村集体带着民宿公司上门洽谈,希望他通过产权交易平台把老屋流转给公司统一管理经营。
“起初我也不放心,房子破成这样租来干嘛?流转出去是不是就成别人的了?租金能按时给吗?”张成龙笑着回忆,后来听了村干部的解释,知道这是在政 府倡导下开展的村集体盘活闲置资产项目。
“现在房子每年稳定有6000多元租金,我这个炒菜的手艺还被民宿老板瞧上,就在这里当厨师,避暑旺季每月工资加提成还能拿6000多元。”张成龙指了指停车场里的车子,“你看这客流量,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我争取提高厨艺整点特色菜,让民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张成龙的“幸福账单”里,藏着綦江区农村集体“三资”整治的密码。
▲綦江区纪检监察干部向村民了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情况。 綦江区纪委监委供图
此前,綦江区纪委监委在集中整治中发现,打通镇吹角村王某某在担任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公司出纳期间,通过虚开农资发票、自行审批报销等方式,套取村集体资金,用于个人日常花销。最终,王某某被依法留置。
鉴于此,綦江区纪委监委重点强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监督,依托班子成员包片、片区协作、“室组地”联动等工作机制,对侵占挪用等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目前全区已处置问题线索143件,立案70人,留置3人,处分41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66人。
“底数不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容易出现问题。”綦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为有效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綦江区开展了100%股权清理和100%合同清理的“双百”行动。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等部门,对全区21个街镇的1194份村集体经济合同、419个农村集体公司股权构成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并推动整改涉及程序不规范、权责不明晰、超长期合同等问题599个。
在横山镇天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周忠启带领记者来到村务公示栏前,里面整齐张贴着村集体“三资”公示资料。登录渝农智管系统,最新的民宿流转合同上法律顾问的审批意见格外醒目。
随着“三资”管理的日益规范透明,沉睡的资源被有效盘活,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壮大,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以前总觉得集体的钱跟咱没关系,现在才明白,守好集体的‘钱袋子’,就是守好咱自己的好日子。”刚领到集体分红的横山大米,回龙村村民袁宗电感慨道,“谁能想到撂荒的0.63亩田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每年还能分到大米吃。”
说话间,旁边的村民围着公示栏看今年的收益明细,谁家分了多少米,一笔一笔都写得明明白白。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这日子越过越好啰!
除了农民闲置房变“摇钱树”外
报道还聚焦“校园餐”变化
重复检查费减少等内容
以“小切口”入手
让老百姓看到集中整治的成效
……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节选)、綦江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