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兴致勃勃地载着外地朋友一家来綦江游玩。一路盘算着景点、住处、美食,心中满是向友人展示“大美綦江”的自豪。古剑山的雄奇与禅意,白云观缥缈的**传说,都赢得了朋友的赞叹。最后一站,是东溪古镇。
这古镇确有其韵。青石板路蜿蜒,两旁屋舍齐整,透着岁月洗练的温润。街巷洁净,居民也热情。行至万天宫,一位守殿的老婆婆精神矍铄,拉着我们如数家珍:“ZF、旅游局都舍得花钱!逢年过节,再少游客,也要请戏班来演,一场几万块呢!图个人气,免费给大家看!”她脸上洋溢着光彩,话语间是对家乡深切的骄傲与期盼。那一刻,我心头发热。这何止是一位守殿人?分明是古镇无声的代言者,几十载岁月都熔铸在对东溪的这份挚爱里。看着她的神采,我仿佛看见许多人在背后默默使劲,只为让家乡的山水人文被更多人看见。朋友一家笑容满面,不住感叹:“綦江真是个好地方!”
日头渐高,石板路也蒸腾着热气,走累了,也饿了。行至庙坝子广场,见一“胖子豆花馆”,门口锅炉蒸腾,白气氤氲,笼屉叠得老高,瞧着就诱人。嬢嬢热情地招呼,便引着朋友一家两大两小进了店。菜单清爽:泡椒牛蛙45,烧白25,炒蘑菇15,价格公道合理。旅途疲惫,饭菜倒也下得香。
饭毕,招呼结账。嬢嬢眼皮未抬:“113。”
朋友掏出手机准备扫码。我心念电转,不对!脱口道:“老板,麻烦再算算?”
嬢嬢转身问了问,回头:“哦,听错了,是93。”
这数字依旧刺耳。我追问:“这8块钱是什么?”
她这才解释:“饭钱,一人2块。吃豆花饭就不收,点菜就单算。”
“哦……”我心头那点古镇的温润,瞬间被这“精打细算”浇了个透凉。看着朋友疑惑又了然的眼神,一股无名火夹着深深的失望涌上来。几块钱?值当如此算计?我几乎气笑了:“好,好,好!几块钱,我不脏你的班子(不坏你的名声),不脏东溪的班子!我付!”
钱扫过去了,心却沉了下去。走出店门,午后的阳光依旧炽烈,照在方才还觉可爱的青石板上,却有些晃眼,也晃得人心烦。
万天宫婆婆眼中那份灼热的光,还在我心头未散。她,还有无数像她一样的人,用几十年的坚守和热忱,一砖一瓦、一言一行地垒砌着东溪的美名,盼着它能被看见、被喜爱。可这辛苦垒起的好名声,有时也脆弱。只需一家小店,一个“听错”的账单,一个“点菜就单算饭钱”的“规矩”,便如一颗滚烫的老鼠屎,“滋啦”一声,坏了一锅好汤。
朋友上车前依旧礼貌地笑着:“綦江挺好!”这话听在耳里,却像一根细刺。东溪的韵味,是真切的;老婆婆的热情,是滚烫的;但这碗“单算”的饭,也结结实实硌着了远道而来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