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7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重庆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近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名单。其中,我区共有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分别为唢呐艺术(永城吹打)、綦江农民版画、东溪腐乳酿造技艺、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綦江中坝泡菜制作技艺)、金角老四川牛肉干制作技艺。




永城吹打

綦江民间音乐蕴藏丰富,民间吹打乐十分盛行,乡乡有唢呐,村村见锣鼓,成规模吹打乐班400多支,从业人员2000余人,成熟曲目近千首,长期活跃在南州大地上。以綦江的三角镇为界,往西的吹打乐叫“宫娥派”,往东的吹打乐属“马蜂声派”。其中以“马蜂声派”中的永城吹打乐最具有代表性。

永城吹打的渊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它常年在农村地区及周边城镇从事红白喜事的演奏活动,演奏派别系”马蜂派“,因吹奏时用喉头的颤音发出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而得名。演奏永城吹打的綦江刘家乐班迄今已传承十八代,前后历经三百多年,在綦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永城吹打的演奏乐器由唢呐和打击乐组成,且以以唢呐演奏见长,音域宽广,音色高亢,气势恢宏,在民间吹打乐中别具一格。代表性乐曲有《哥哥送亲》、《闹新娘》、《懒蛇上坡》、《焰灯蛾》等。永城吹打在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綦江农民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流传于渝南门户。綦江,古称南州。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汉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16个民族聚居于此,使这里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綦江农民版画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高度赞誉。

綦江农民版画的起源,要追溯到东汉时期。綦江的崖墓文化十分丰富,以汉代崖墓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分布在永新镇、中峰镇、横山镇和东溪镇等的河谷岩壁上,当地人称之为“蛮子洞”和“七孔子”。崖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雕刻精美,既有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有东汉时期当地社会文化的缩影。崖墓雕刻独特而完整,特别是墓室内的装饰纹变化万千,细密严谨,具备了绘画艺术的特征。这些给綦江农民版画的以线造型等刻版技法提供了基础。

綦江农民版画以本地农村汉族、苗族生产生活为题材,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风情故事。根据制作技艺不同它可分为黑白版画、水印套色版画、粉印套色版画三类。
其中黑白和水印较少,粉印占大多数。根据表现风格不同也可分为新潮型、传统型和苗风型三类。綦江农民版画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东溪腐乳酿造技艺

东溪豆腐乳,属綦江地方名特产品,是綦江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早上喝稀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吃豆腐乳,原本寡淡的稀粥由此多了一种别样的味道;吃羊肉汤锅的时候,在佐料碗里放一块豆腐乳,不但去掉了羊膻味,更为羊肉增添了一种美妙的滋味。

东溪豆腐乳采用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配料讲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渝、川、黔等地,并走进超市,供不应求。据《东溪志》记载,“东溪豆腐乳”最早生产于唐太宗时期,由东溪太平桥豆花店店主夏三娘制作,距今已经1300多年,而据《侯氏世录》记载,东溪豆腐乳厂的前身为“仁丰和”酱园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东溪人侯积榜在东溪草鞋市凤凰山开设,距今已经164年。到了清末,产地向綦江北部、贵州桐梓、遵义一带扩展,成规模的豆腐乳作坊总数达60多家,其中东溪占了六成以上,可谓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豆腐乳之乡”。有民谣云:“东溪霉豆腐,有它就有我;闻起臭来吃起香,三天不吃心发慌。”
东溪腐乳酿造技艺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
(綦江中坝泡菜制作技艺)

泡菜,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100年历史,早在《诗经》的《小雅·信南山》一篇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其中的“菹”就是泡菜的古称。其中四川泡菜是我国泡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乾隆时期,四川罗江李调元所著《函海·醒园录》记载了多种蔬菜的泡渍方法,大大提升了四川泡菜的发展。

綦江中坝泡菜得益于四川泡菜的发展,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传统农产品手工酿造的典型代表。相传中坝蒋氏家族解放前,系贫穷家庭,虽无田耕,但有土可种,加之家庭成员勤劳,瓜果蔬菜成熟季节,略有剩余,弃之可惜,用盐腌制,方可保存数月,偶有剩余,赠予邻居,邻居食之,交口称道,赞口不绝,故一传十,十传百,蒋氏泡菜好吃,便闻明于乡里人家,时有邻近大户人家邀请蒋氏家人到家里指点制作泡菜。尔后,中坝蒋氏家族的泡菜便逐步由简单制作到逐步繁琐,由添加一种香料到添加多种香料,由一坛变两坛,两坛变四坛,四坛变八坛。老人去世,儿辈继之,辈辈相传,代代发展。

以传统制作技艺制作出的中坝泡菜用料讲究、成品饱满完整,色泽光亮诱人,味道复合集酸、爽、鲜、脆于一体。深受渝贵川等周边地区人民的赞誉。
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綦江中坝泡菜制作技艺)在2019年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金角老四川牛肉干

金角老四川牛肉干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历经80余年、五代人呕心沥血传承发展,成功创建“金角”“老四川”品牌牛肉系列产品,享誉神州,飘香海外。

牛肉干制作技艺源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人称“温牛肉”的温文伯作坊,该技艺选材讲究,经过近十道传统工艺精心研制,尽量保持牛肉本味,以独特的配方,形成独特风味。系列产品以五香牛肉干和麻辣牛肉干最为著名,销售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巴渝饮食文化的重要名片。

近十几年来,金角老四川牛肉干制作技艺所在的重庆金星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多项殊荣,如“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重庆市驰名商标”“重庆名牌产品”“消费者最喜爱重庆商品品牌”“中国食品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  
金角老四川牛肉干制作技艺2019年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下一步,綦江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将在常态化工作的基础上,加大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力度,持续做好非遗活态、动态传承保护,扎实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等新模式,为推动本区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区作出新的贡献。

原标题:喜讯丨綦江区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重庆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来源:綦江区文化馆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4-5-9 14:07: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4-5-9 14:57:00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4-5-9 15:28:2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沙坪坝区 重庆沙坪坝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5-31 20:35 , Processed in 0.1279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