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5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登山(三):无灾无乱太平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4-5-8 09:04: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文化服务志愿者穿过龙登山老寨门。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文化服务志愿者仔细查看龙登山民国摩崖题刻。通讯员 碧云天 摄


前两期“綦走发现”,主要解决了龙登山得名的问题。本期将主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还原灾荒年代里龙登山的世外桃源。


祈雨巨蟹古泉,大旱薄收


2024年3月20日,“綦走发现”文化服务志愿者一行又一次到龙登山追访,在千佛崖绝壁下,见到一口水井,正在惊叹上天恩赐之余,附近78岁的邹洪文老人自豪地说,古代的龙登山顶,泉眼众多,从不缺水。天干年生,方圆百里的人都要来这里求雨。邹洪文老人还指点大家找到了请水庙龙王殿,门上楹联“天上地下龙中王,布云施雨海里仙”还原了古人科技认知局限下的请水民俗。


“听到老一辈口口相传,崖壁石头上,曾经还写得有‘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薄收’四句话。”邹洪文老人的这一席话,瞬间就让文化服务志愿者们联想到龙登山下永新镇紫荆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 皇 帝 封赠——“紫荆渔溪沟,天干水旱不歉收”(详见4月17日“綦走发现”文《众说纷纭话得名》中《朱元璋丢玉玺,栖居此山?》部分)的原版,只不过改编后赋予在了本不相干的明太祖身上。


明万历九年(1581年)《四川总志》卷九《山川》江津部分载,“龙登山……绝顶有井泉,又有龙塘、石蟹。”清乾隆《江津县志》卷之二《山川》载,“龙登山……绝顶有井泉‘龙塘、巨蠏泉、飞泉’,棋坪石、聚宝峰、盘陀石、千佛崖诸景”,《古迹》载,“巨蠏泉, 一在石佛寺后,一在禅居寺前。岁旱祷雨于此,石隙中水微出,有蠏随之,黑者即雨,黄者无雨。其在禅居寺者,砌石九十九级,每级高一尺,级尽处石壁十丈许,大刻一十六字云‘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薄收’”,结合南宋《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南平军》“龙登山……上有禅居寺”的记载,邹洪文老人听闻的老一辈口口相传得到了印证。


也难怪,清乾隆时期本地人徐大本置身龙登山,飘飘然享受欲飞升仙的感触之际,情不自禁吟出七律诗一首《巨蟹泉》(录入清乾隆《江津县志》卷十九《艺文》篇),赞美龙登山旱涝保收的天赐福地良田:

怪石崚赠枕绝巅,一泓清浅抱虚圆。

龙吞地脉储无极,蟹泄天机兆有年。

乘辇是谁实琢凿,扪萝笑我几攀缘。

出山谩道无佳处,还有余波灌甫田。

姊妹碑记叙事,民国烙印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间好语佛说尽。龙登山上,并不缺寺庙,清乾隆、民国《江津县志》的寺观部分均有龙登山寺的记载,但没有明确始建时间。


因历次浩劫,现正殿仅存5根合抱粗的方形大立柱,其中一柱尚存“喜舍信士邹汝山妻胡氏镌粧右边神位”16字。正在失望之际,文化服务志愿者“顺其自然”“搬螃蟹”等看见了下殿残存的条石墙上刻满了字,大家凑上前去,发现最上面一排是四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圈,里面各有一变体隶书大字,辨识非常困难,经“兰兰”“天籁”等考虑到古人个体书法的变异创作及用典习惯,结合篆书派生出来的“点”字异体“奌”,推测该首字,大概率就是“为”,即四个圆圈里的隶书大字为“为善最乐”,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唐生艮对甲骨文、金石等颇有研究,他在宋元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清代书法奇才席夔等的隶书“爲”字作品中,找到了“灬”写作“火”的佐证,肯定了“为善最乐”的推测。


其下还刻有约1000字的《重修碑序》,落款时间为“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六月上浣立”,其中“故将乐捐之士勒诸贞珉者,尽以勉乡人,继起于不朽也”“以上共收彩票余款来洋两百三十三元六角九仙正”两句,结合“綦走发现”团队今年1月13日的第501次活动,在龙登山东南方向,北渡工业园区綦江河与清溪河交汇处发现的,民国八年(1919年)《清溪口渡船置业碑序》中“其艮不足,募彩票艮给楚”一句,说明民国年间,设渡、修庙等善款来源,除了常规的化缘募众外,还通过发行专项彩票筹集,已经成为了常规操作方式。还有因国门洞开后的经济交往中,因旧时对美分音译名生脱简称为“仙”,而将货币单位“分”称作“仙”的词汇用法也渗透到了内陆腹地偏僻山区。


在龙登寺下方约500米远的千佛崖,还有一块摩崖石碑《游龙登山记》,其中“因募修龙登寺,得游斯山……民国九年庚申岁季夏月廿日来寺刊碑,适弟克襄、侄成志、次子成善由江津中校归家,随同避暑”一句,以及落款人张克弟,比对《重修碑序》中的人名张克弟、张克襄、张成志,可见《重修碑序》与《游龙登山记》是能相互印证的姊妹碑,只是仍没有明确龙登山寺始建时间。


不过,《游龙登山记》中“同志军起川,替赵尔丰败没……清军告终,民国成立,  袁  世  凯  遂 为  总  统  ,时则盗匪成群,乡民避匿兹山者广集”“癸丑年(1913年),熊克武,杨沧白抗袁氏于重庆,匪势乘机猖獗,父老遯(dùn)伏潜藏,如鸟雀之避鹰鸠”“乙卯年(1915年),袁氏复倡帝制……翌年(1916年)滇黔遂起兵护国,本乡适当具冲,力役苛扰,哗然不宁,而盗匪蔓延,抢掠捉搕(kē),必至倾家殚囊才得归。当此之时,兵匪横行,而人民之能保存者几希。”“迨至袁氏解组,虽共和复生,而南北犹未洽也”“今年(1920年)春,督军熊克武复兴,滇黔有隙,遂致政潮激烈,盗匪如林,乡民转徙,数年之间,一治一乱,而人民几无生存之所矣”等数句,展现出了1911年辛亥 革 命 起十年间的,一部活脱脱的政局变动及军阀混战史,给江津、綦江带来的兵匪创伤。


但在最后,却以“独兹山之民,穷居僻处,理乱不知,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陟,zhì)不闻,犹熙熙攘攘于陇亩间者,何欤。忆亦桃源仙境之匹也,特率弟侄等志之,以表兹山之异者”一段,描述了乱世中的龙登山,因为“林木苍翠,幽邃奇险”,亦能遗世独立,“古人侈(chǐ,夸谈)口,极称良龙灵语”,庇护乡民安宁静谧的生活,可见其在周边乡民中“而来始知斯山之特异”的神圣地位。


龙登石寨尚存,宋明创修


明万历九年(1581年)《四川总志》卷九《山川》江津部分载,“龙登山……正德(七年)壬申(1512年)有义兵屯此,可为一方保障云。”封建王朝官方史志中的义兵,显然不是反抗残暴统治的农民  起  义 部队,而是  统  治  阶  级  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起来的武装。那时,又是什么原因能让义兵屯驻龙登山呢?


原来,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的江津,暴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  起  义  。首领曹甫自称顺秦王(一说顺天王),首攻江津城就势如破竹,城内官吏弃城出逃,剑南道按察使司佥事吴景,率重兵前来救援时被杀死。曹军分扎七营,军威严整,剑指重庆。四川巡抚林俊急调军围剿,指挥汪迁又中曹军埋伏击毙,再次挫败官军凶焰。被连战连胜冲晕头脑的曹军放松了警惕,饮酒狂欢庆祝时被官军乘机包围,曹甫在激战中牺牲,余部突出重围,坚持战斗至1514年。


据清《綦江县志》记载,“(曹甫余党)方四、任胡子、麻六儿等寇綦江”,以至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左右重修的綦江城墙,因为只是土筑,防卫能力薄弱,在此役中毁于一旦。


为了严防曹甫余党卷土重来,津、綦官绅组织义兵,扎营龙登山,修筑寨堡。清乾隆《江津县志》卷之二《废址》就有“石寨,在龙登山后。一山突起,四围石壁皆一百丈深,阔百尺,仅有一路通焉”的记载。民国《江津县志》卷一《形胜》亦有“龙登山寨……寨宋明创修。清咸同间,邹、刘二姓培修。光绪二十四年,王葆仁、陈文涛等重修,并筑塘蓄森林,铸大鼓二”的记载。龙登山现存的老寨门(綦江城区方向)、新寨门(綦江紫荆场方向)、全景门(綦江河下游方向)等就是历代防范兵匪肆虐的历史见证。


(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原标题:龙登山(三):无灾无乱太平山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4-05/08/content_4585814.htm


(2楼)沙发

1

发表于 2024-5-8 09:0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1

发表于 2024-5-8 15:53:42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广东深圳
龙登山在江津,听说露营没蚊子!不晓得是不是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4-5-8 22:00:1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bhhgcx 发表于 2024-05-08 15:53
龙登山在江津,听说露营没蚊子!不晓得是不是

这个听说转个弯没有
5楼

1

发表于 2024-5-8 22:15:31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6楼

1

发表于 2024-5-8 22:58:31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我的家乡龙登山还有这么多人文故事啊
7楼

发表于 2024-5-16 12:08:5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铜梁县 重庆铜梁县
小五金专卖 发表于 2024-05-08 22:58
我的家乡龙登山还有这么多人文故事啊

说说你听到的那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5-31 03:14 , Processed in 0.10883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