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8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津、綦江交界处龙登山(一):众说纷纭话得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02: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文化服务志愿者正在查看龙登山示意图。


清乾隆《江津县志》卷十九《艺文》载《游龙登山》。


重庆綦江网消息(文图/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江津、綦江交界处有一座龙登山,地处綦江河左岸,其核心区属于江津区贾嗣镇龙山村,虽以864.2米的海拔赢得贾嗣最高峰的鳌头,但在渝南黔北的大山中并不出众。不过,其因 皇 帝 登临而得名的传说,历代文人众口铄金,讲得绘声绘色,让你不得不信。


宋太祖赵匡胤,常登此山?


经查明万历九年(1581年)《四川总志》卷之九江津部分,“龙登山,治东百里,宋太祖潜时常登,故名。”这是因宋太祖登临而名说法,见诸史志的最早记载,距今至少有443年。其后的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川总志》卷之三《山川》,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梓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再校《四川通志》卷二十三《山川》,均有基本相同的描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江津县志》,均沿袭省志,足见经得起考证。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宋太祖,即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宋王朝的赵匡胤。不过,此说经不起历史逻辑的推敲。北宋统一的过程,是在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由将领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辖境包括今四川、重庆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孟昶。翻遍北宋历史,其开国 皇 帝 赵匡胤也没有到过西南地区的记载,连微服私访的可能性都没有,更何谈常登?显然,龙登山绝不可能因宋太祖赵匡胤来此而得名。


朱元璋丢玉玺,栖居此山?


龙登山下的綦江永新镇紫荆庙,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微服私访,路过山脚的渔茨溪,恰逢暴雨,溪水猛涨,不慎将 皇 帝 玉玺掉入溪水中,玉玺瞬间就被冲得无影无踪。官凭印,没印就做不了皇上。他只好先就近上山,边做和尚边寻印玺。


不久后的一天,渔茨溪边的胡渔夫运气特别好,第一网下去,收网时越收越重,“看来今天搞到着了!”胡渔夫满心欢喜地自言自语道。渔网拉上来之后,却只有一条大红鲤鱼。“一条鲤鱼,再压秤,也不可能这么重呀?”胡渔夫满腹狐疑,抱起这条鲤鱼,“往日打上来的鱼,更大的都有,哪有今天这样沉甸甸的手感?”


打鱼还得继续,胡渔夫只好把鲤鱼放入溪水浅滩的竹编鱼篓中,又下了第二网。还未待收网,“哇”的一声传来,似婴儿哭泣。四周张望,并没有发现有人,“哇”“哇”“哇”的声音却不紧不慢,接连传来,仍然不知所出。胡渔夫更是惊诧,再无心打鱼,专注寻找声音来源。又仔细听了一会儿,方才发现,原来就是从放鱼篓的浅溪水里发出来的声音。


胡渔夫仔细搜查,这片浅溪,只有这个鱼篓。“难道这条鲤鱼有问题?”本就对鲤鱼超乎寻常的重量很怀疑的胡渔夫,又把鲤鱼抱了起来,仔细打量。这又发现,鲤鱼的嘴巴正一张一合,只是不再有声音发出。不过,滴滴水珠像人的眼泪一样,正从鲤鱼的眼睛里流出来,胡渔夫暗暗吃惊:打了几十年的鱼,还没有见识过鱼儿哭泣流泪,此事必有蹊跷!


胡渔夫不敢怠慢,急忙把鲤鱼送到了山上寺庙,是福是祸,都得让法师拿个主意。说来也怪,披着袈裟的朱元璋刚从胡渔夫手中抱过去,这条鲤鱼就不再流泪,正对着朱元璋的目光,嘴巴张得更大更圆,还发出道道金光,一闪一闪地,很快吐出一坨东西,朱元璋捡起一看,发现正是自己丢失的玉玺。面对朱元璋的封赏,胡渔夫不恋官、不贪财,只求 皇 帝 金口御封紫荆太平。朱元璋随口封赠曰,“紫荆渔溪沟,天干水旱不歉收”,并提笔写下“吉地落龙山”五个大字,龙登山因此而得名,山上的寺庙也因此更名“龙登寺”。


同样的,这个传说也经不起推敲。朱元璋虽然是乞丐和尚出身,但他当上 皇 帝 之前,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淮西一带(安徽省的江淮地区),登基后也没有到过西南腹地。


建文帝朱允炆,逃难此山?


“久目寄遥情,今方促膝行。高深增素志,呼吸有新殸(qìng)。洞闭仙灵隐,岩崩古刻贞。悠然心会处,涧鸟隔花鸣。”这是清乾隆《江津县志》卷之十九《艺文》篇,收录的雍正癸卯(1723年)科江津举人,陕西咸阳县令潘治撰写的五言律诗《游龙登山》。诗前还有序文云,“兹山相传,以建文帝逊国后,经过得名。其东南之山有河滩名失印子,亦谓建文帝失玺于此,当日由蜀转黔入滇事。”又把龙登山这名与明建文帝朱允炆联系在了一起,并增添了一个叫失印子的地名来佐证。


确实,直到现在,云贵川渝都有不少有关建文帝经过或隐居的传说,比如沙坪坝区磁器口的前身龙隐镇、贵州安顺平坝县的高峰山、云南保山等。连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也有建文帝离京后,“附舟至京口,过六合,陆行至襄阳……十月……决意往滇”,次年元月抵达云南永嘉寺的记录。清张廷玉《明史·恭闵帝》(建文帝朱允炆谥号恭闵惠 皇 帝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的记载,也为这些民间传说“背书”。


不过,潘治在诗序中也提出了疑问,“未可知,苐(疑为‘帝’的误写)踉跄出奔,形踪自应诡密,肯怀宝示,疑乎?故咏中不及且辨,以晓惑焉。”文化服务志愿者们也认为,虽然云、贵、川、渝有关建文帝的传说源远流长,所谓建文帝的“遗迹”也层出不穷,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只能是传说而已。即使建文帝出逃巴、蜀、黔、滇是真的,其逃亡时必易服隐名,怎么可能会让民间一路知晓?


为此,文化服务志愿者们按“龙登山东南”“河滩”等关键信息,追踪寻找。“晒谷沟背后的矮岗岗上小庙旁,有一墩像官印的石头,约一两千斤重,就叫石印子。”永新镇石塔村原支书,今年72岁的陈国强老人边说边翻开《祁阳陈氏族谱》,“我们入川始祖陈知礼,字现策,在清初自贵州遵义军民府龙塘塆(属今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舟镇)迁蜀,住重庆府綦江县附里(含今古南街道原北渡乡、文龙街道原万兴乡,以及今永新镇、中峰镇区域)失印子坎上张家溪,地名旧瓦房……石氏妣,石公有琴,妣廖氏之女,殁葬失印子坎上新瓦房对面生基塆。”该谱民国十六年谱序中又将“失印子”记作“石印子”,充分证明,“失(石)印子”地名早在约四百年前就已存在。又由于綦江话中,“石”“失”同音,皆拼读为“se,入声”,当地文人将其雅化为“失印子”,又附会为朱元璋、朱允炆丢御印的传说。久而久之,有意傍 皇 帝 声望的,故意捏起鼻子哄眼睛。懒得思辨的,就把这当真了。


在旧时,因为津、綦一带文人的认知水平受资料及时空限制,不可避免地诞生了龙登山的以上三个传说。(未完待续)


文图/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原标题:龙登山(一):众说纷纭话得名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4-04/17/content_4584778.htm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4-4-17 09:05: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4-4-17 09:34:4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4-4-17 11:2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4-30 11:55 , Processed in 0.10070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