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23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渝连线:你不知道的綦江县令张任佐(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09:46: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文化服务志愿者兰兰清理“立峰”题刻杂枝。通讯员 碧云天 摄


张任佐校刊的《廿一史弹词·注》。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翻拍


綦江境内,100年以上的大字摩崖题刻,单字规格最大的是永城凤冠山上的“綦风士气”(详见《綦江日报》2023年1月18日,2月1日、3日、8日的《“綦风士气”诞生记》系列解读),单字最高140厘米、最宽130厘米,最深16厘米。其次是永新木梯岩旁的“伏龙洞”(敬请期待本报后期报道),字高140厘米、宽115厘米,刻痕较浅。排名第三的就是永新镇何家岩口,单字最高达130厘米的“立峯”了,由于地处江津、綦江交界之处,而鲜为綦江人知晓。上期“綦走发现”,还原了“立峯”的艰难寻找过程,并确定了题写人张任佐是清乾隆年间綦江县令的身份。本期将深入解读其背后的人文价值。


武汉来电感谢


“我们自小只知道先祖们个个字迹工整漂亮有力,可作为字帖临摹习用。还知道伯琮公(即张任佐祖父张鹤湄)擅长大字,而且风格尤为突出,在四川峨眉山、江西石巩寺和黄崖村分别留有摩崖题刻‘佛都’‘石巩’和碑刻‘玉泉井’,但都没有找到实物。今天看到‘立峯’二字,如被木棒所击醒。方知,先祖们不光字写得好,而且大字功底真的非同凡响,只是我们自己未曾发现而已。”2021年5月,当文化服务志愿者们将“立峯”的发现通过自媒体传播后,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应。张任佐八世侄孙,湖北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理事,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会长张昌万赓即联系上了“綦走发现”团队。


“首先得感谢‘綦走发现’的全体志愿者,是你们的辛勤付出,重现了七世祖任佐公撰写的大字,并由綦江父老乡亲镌刻保留至今。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们这群用脚丈量大地,发掘乡土史地人文的团队。”张昌万先生还在自媒体上,以《神州大地再现先祖巨字》为题,由衷感谢‘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没有你们的辛劳付出,就不会有任佐公题字的发现。如果等到我们第五次续谱完成后再发现,就为时更晚了。更不知再待何时,才有机会收进族谱。作为张氏后人,应责无旁贷地将这一发现,写进《家谱》中,填补家族历史记载上的这一空白,让张三异家族文化中心再添新的研讨内容,让传统文化奕叶重光。”


由于2021年5月初探“立峯”摩崖题刻时,文化服务志愿者们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能够把岩石缝隙里生长出来的灌木藤蔓和旁边大树伸过来的枝条清理干净,石匾的上部仍然掩映在浓荫里,拍出来的照片,题刻主体不够突出。2023年底,张昌万等族人在核对《柏泉张氏家谱(五续)》(第三稿)时,来电希望能得到更完整、震撼的题刻照片。


满足后裔心愿


2024年3月3日,“綦走发现”团队惦记着武汉朋友的重托,再次来到何家岩口。没想到,三年不见,环境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上次借力登攀的葛藤,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题刻上部的“立”字,仍然被灌木乱枝遮挡。难道这次要无功而返?


失望之余,大家惊喜地发现,直角岩缝里向上斜伸出一棵小树,目测主干有半个拳头粗细。从经验判断,其根系早已透缝穿石,在七拐八绕的缝隙中交错盘结,扎进岩石深处的土壤。网名叫“冬冬”的文化服务志愿者带着早就准备好了的保险绳,绕到右边,爬到岩石与其下岩土重叠处的窄平台,“一、二、三”,在大家的指挥下往上抛,反复几次,终于抛过小树基部,从岩壁间掉了下来。“顺其自然”“天也知迷”“冲天炮”“搬螃蟹”等文化服务志愿者,分成两组一起发力,紧拉保险绳两端试了一试,感觉到即使吊上两三百斤,都不会断裂、翻翘。


从小就经历上山砍材、爬崖摘豆磨炼的“兰兰”,主动系上保险绳的一端,承担爬壁清理、测量的重任。“冬冬”又把自己系在了另一端,预防“兰兰”体力不支而松手后的陡然下落。只见“兰兰”双手紧抓绳索,双脚蹬住岩壁,另一端的人配合着她攀岩的节奏往上拉,虽然被勒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她憋气坚持攀援,直到右手上伸,握住了作为支点的小树基干,脚也踩实了岩石稍凸的支点,才松开一点保险绳深吸了几口气,遂腾出左手伸向石壁清理挡字的枯枝败叶,并测量出相关数据。


整幅题刻,高3米、宽1.6米,“立峯”二字,竖式刻写。“立”字高100厘米、宽60厘米,“峯”字高130厘米、宽60厘米,刻痕深3厘米。右上题“乾隆乙酉岁仲春月”,左下跋“署令张任佐题”。


当天,近1000公里以外的武汉就收到了这些最新图片和准确信息,张昌万先生激动地连声说谢,并赋诗曰,“行近何家巨字瞻,功不可没綦走团。女侠攀高除杂枝,全为立峰谱中看。”


与此同时,张昌万先生在与“綦走发现”深入交流中,还提到了一个遗憾,“可惜任佐公的爷爷鹤湄公在峨眉山上的丈余摩崖巨字‘佛都’,我几年前特意前往,上上下下搜了个遍,始终没有找到,不知是因我不够虔诚,还是努力不够。还有江西的‘石巩’和‘玉泉井’,年逾古稀的我,不知还有机会否?”对此愿望,“綦走发现”已经深感无能为力,恐怕只有将这个接力棒,交给峨眉山或江西一带,以挖掘乡土史地人文为己任的志愿者们去完成了。


最后一棒冲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但并非剧组创作,而是明代杨慎因“大礼仪”受廷杖谪边云南,往返川滇,路过泸州江阳码头时所作。最先由张三异(张任佐曾祖)家族在增定《廿一史弹词·注》时,拿来作为卷三上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白。后又被毛宗岗父子在毛评《三国演义》刻板时,将其借来放进卷首。拍《三国演义》时,剧组直接拿来用作了片头曲歌词。


张任佐家族从其曾祖张三异起,四代13人接力将明代杨慎《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原著,增加了明代史弹词部分两卷,并进行校注、诠释,完成了一部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史记”——《廿一史弹词·注》,从三皇五帝一直唱到大明王朝。参与这部巨著的张三异后人有张任佐的祖父张伯琮及叔祖张仲璜、父亲张坦议等,而张任佐就是这场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冲刺人!也是张三异曾孙辈中的唯一参与人!


通过比对还发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与《廿一史弹词·注》其风格上完全不同。


前者因为杨慎创作时,是被流放滇南,弹词唱腔自然要与当地风物融为一体,加之杨慎终身不得大赦,格调潸然悲怆。如全书开篇第一段《总说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塚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后者因为张三异在江浙一带为官之必然,而张任佐又在四川为官多年,有效地容纳了川滇、湖广、江浙多地说唱习惯及方言,且张氏祖孙四代正处于家族鼎盛的高光时代,全篇高昂激扬,且有着浓郁的江浙评弹生活风味。如新增《明史弹词》开篇《西江月》:“古往今来岁月,龙争虎斗江山。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昨日才收残本,今朝重理新编。较前更觉话绵缠,添出许多公案。”


(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原标题:汉渝连线:你不知道的綦江县令张任佐(二)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4-03/27/content_4583228.htm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4-3-27 09:4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4-3-27 09:57:08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不认识,是张开科他兄弟吗?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4-3-27 10:05:5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5楼

发表于 2024-3-27 10:23:02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6楼

发表于 2024-3-27 10:25:4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不懂这些历史
7楼

发表于 2024-3-27 10:32:3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这爬上去清枝的竟然不是 微风轻轻 ...哈哈

张先生写的诗,至少这首很一般。末句特别突兀,宋朝及之后,推崇的就末句,点题,明理。   搞得綦走目的,基调均诗中下降了一档。  
写成,文化传承管中看...格调就好很多...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嘛,看一斑联想全貌,传承传统文化才是綦走核心撒...有人问,你小子怎么知道呢?嘿嘿,我来在线没多久就称再回来,望断天涯为老师了。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8楼

发表于 2024-3-27 10:34:1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没有关于档案历史,多数人不知道
9楼

发表于 2024-3-27 10:50:14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帖中提到的杨慎,他老汉当时是朝中最牛的大臣。父子均是壮元。杨慎本人还没考时,在京的名望早受推崇,说他考第一是正常操作,不用走后门。他犯的什么罪呢?说穿了,就跟皇权争谁牛。他当时算文臣中第一头目愤青,高呼什么,为国死谏就在今朝...当时被皇  上下令打死的都好些人,这些可不是普通人哈,全朝中大臣,由于他老汉太牛,不好要他命,就发配到贵州了。这是文化人中的头牌啊,也是为士人争权的牺牲者,自然到哪都受士人推崇,帮助。一句话,杨慎,算士子文人中的最牛逼人物!
10楼

发表于 2024-3-27 12:07:24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608 发表于 2024-03-27 10:50
帖中提到的杨慎,他老汉当时是朝中最牛的大臣。父子均是壮元。杨慎本人还没考时,在京的名望早受推崇,说他考第一是正常操作,不用走后门。他犯的什么罪呢?说穿了,就跟皇权争谁牛。他当时算文臣中第一头目愤青,高呼什么,为国死谏就在今朝...当时被皇  上下令打死的都好些人,这些可不是普通人哈,全朝中大臣,由于他老汉太牛,不好要他命,就发配到贵州了。这是文化人中的头牌啊,也是为士人争权的牺牲者,自然到哪都受士人推崇,帮助。一句话,杨慎,算士子文人中的最牛逼人物!

哦,他老汉不是状元,只进士...是礼部尚书,朝中重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4-29 03:53 , Processed in 0.1353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