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95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走綦岸盐运古道系列报道-川黔盐马 古道(十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09:4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马垭口至鱼梁河大山中的川黔盐马 古道


鱼梁河仙寿桥


鱼梁河中礁石上雕刻字“養生溏在此”


川黔盐马 古道从綦江县城到东溪镇,要过的第一条河流就是鱼梁河。以前要想过河就必须坐过河船。往来于道上的人马络绎不绝。过河船运输慢,大批的人马会被困在河两岸。清代康熙年间,政 府出资在鱼梁河上修建过河桥,当地人称这座桥为“仙寿桥”。


【古道旁的大墓】


从马垭口出发到鱼梁河,盐马 古道不足4公里。如果驾车走公路,则要绕行21公里。盐马 古道宽的地方2米多,窄的地方不到1米,因为是在大山中,很少有人问津,所以,从马垭口出发到鱼梁河这段古道保存完好。古道两旁树林茂盛,杂草丛生。被无数人马踩踏过的青石板,在阳光下显得光滑圆润,历史的印痕清晰可辨。同行的村民一边带路,一边向我们指认青石板路上哪些印痕是马蹄铁掌踩出来的,哪些圆洞是力夫背杵戳出来的。“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流传在綦江民间的歌谣,道出了当年运盐的艰辛。


从马垭口到鱼梁河这段盐马 古道,顺山势而建,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时而又临悬崖而建,目前保存得比较完整。记者还发现,有的地段大道两旁还建有排水沟,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这条大道的重视程度。古道在密林中穿行,一路上,除了保存完好的古道和道旁偶尔的农户人家,我们还看到了悬崖绝壁上的岩墓。传说岩墓是汉代南平僚留下的,“亲死不土葬,凿穴为墓”,是僚人的葬俗。如果汉代僚人也贩盐,那么,这条川黔盐**盐道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道旁的密林中,我们还发现一座完好的古墓。古墓掩蔽在林中不易察觉,我们披荆斩棘后,见到了完整的古墓。附近的几座墓都有被盗的痕迹,唯有此墓完好。在墓前的刻字上我们找到了“大清光绪廿二年”字样。两旁有墓联:“曲案横溪鱼栏桥,上客往来前歌后舞;高峰峻岭马口垭,前砂耸勇左侍右朝。”古墓正面有5个石块、6根柱,每根柱都刻有对联:“日月生前舞,地缘期我受”;“山河外来缠,天意为谁留”。右边的一块石门上刻有近百字的墓文,墓文落款:“香阁自叙并书”。因为墓文脱落无法解读,因而此墓显得更加神秘。同行的人发出疑问,墓中主人会不会是客死他乡的游子?从墓联内容来看,墓主又像是本地人,能拥有这么大墓地的人也绝非是等闲之辈。


【鱼梁河仙寿桥】


从马垭口到鱼梁河,我们一行走了3个多小时。一路上的险景险情让人后怕。还没有走出密林,我们就听见“哗哗”的流水声,不觉地将脚步加快循声而去。走出密林,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横在我们面前的小河,刺耳的流水声就是从这条河里发出来的。同行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是篆塘镇的辖区了,这条河叫鱼梁河,横在河上这方巨石当地人称“鱼梁石”。


其实,这里是郭扶河的中游,郭扶河流经这里,因为鱼梁石而称鱼梁河。鱼梁石是一方长形的天然巨石,它横在河中,郭扶河流经这里时被阻拦成水潭,然后漫过鱼梁石,直接冲向下流。因为地势高落差大,冲出鱼梁石的河水,形成了一个宽大的瀑布。瀑布将川黔盐马 古道截断,要想再往前行就必须跨过鱼梁河。


民间也称鱼梁河叫鱼栏河,原因是这方像鱼一样的巨石拦在河中间,故得名“鱼栏河”。川黔盐马 古道从綦江县城到东溪镇,要过的第一条河流渡口就是鱼栏河。以前要想过河就必须坐过河船。往来于道上的人马络绎不绝。过河船运输慢,大批的人马会被困在河两岸,影响运输速度,也不安全。渡口被地方乡绅垄断,时常发生打砸抢事件。


清代康熙年间,为了方便通行,政 府出资在鱼栏河上修建过河桥,动用近百名工匠,就地取材,在横贯河道的石梁上,凿出四道10米长、3米宽、2米高的水槽,上面铺上石板做桥面。当地人称这座桥为“仙寿桥”。仙寿桥的建设也是清代綦江人的创举,不架桥梁,只在鱼石上凿槽放水,既节约建桥成本,又保障了石梁桥稳定安全。如今,仙寿桥仍然原貌横在河上,河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不绝于耳的流水声,讲述着川黔盐马 古道的往事。

仙寿桥将瀑布分成了6股水。6股河水又在仙寿桥下形成了一个水潭,深水潭中怪石突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


水潭中的一方月形顽石上刻有“養生溏在此”五个大字,繁写楷体,方正端庄,清晰完好,站在仙寿桥上就能清晰识得。这五个大字刻于何时,何人所刻,至今是个谜,更无法考证。当地人说,自从有了“養生溏在此”,这里就不准钓鱼、打鱼了,违者必受重罚。原来,人们自古以来就重视保护野生动物。


【鱼梁河古道旧事】


跨过仙寿桥,川黔盐马 古道继续往南延伸。


如今,鱼梁河边建了綦江城区至郭扶镇的公路。鱼梁河这里还设了一个公交车站。附近居住的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篆塘人。72岁的张新云老人说,他从懂事起,鱼梁河就这样不停地流淌,几十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哗哗哗的流水声。小时候,鱼梁河没有公路,两岸竹木茂盛,这里就是他和小伙伴玩耍的地方。小娃儿下河洗澡,大人们在石梁河边洗菜、洗衣、洗农具。


鱼梁河清澈,没有污染,河对岸山上的松树林成片成堆,夏天山风吹过,森林里传来的呼啸声会盖过河里的流水声。隐藏在森林里的川黔盐马 古道上偶尔有村民走过。张新云说:“古道上阴森森的,小娃儿是不敢一个人行走的。”


据当地人介绍,以前的鱼梁河南畔是一个繁华的小集市,青石板大道从集市中间穿过,这里的客栈、酒肆、茶馆都很热闹,沿河有十几处马棚,附近还修建有金鱼寺、禹王庙。篆塘镇鱼梁村一组,84岁的李忠卫老人告诉记者,他家现在住的地方,就是以前古道上的幺店子。这个幺店子是他祖辈留下的。记忆中,他几岁的时候,家里偶尔有过往的客人来吃饭或住宿。他家很宽敞,堂屋既是供客人喝茶休息的地方,又是吃饭的地方,左边是厢房和客房,右边厢房是他家里人住的地方。记忆中,有客人来住店,父亲就陪客人喝茶聊天,母亲就在厨房里忙。如果是一两个客人,就招呼客人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如果是几个客人,母亲就给他们单独摆一桌。母亲对客人很热情,称客人“大兄弟”,母亲还教他称客人大伯伯或小叔叔。他记忆中有个姓肖的大伯伯经常来他家,大伯伯是背盐巴的,后来还背煤炭,每次从他家路过,即使不住店,也要停下来,和他父亲一起喝碗茶水才走。


穿过公路,继续往南。记者在前面介绍过,川黔盐马 古道是由青石板铺成的,但记者发现这段古道上石板已经没有了,同行有村民解释说,石板都被附近的村民搬回家用于修猪圈或建院墙了。


踩着古道走了不到40米,我们发现了禹王庙遗址。眼前的禹王庙已是面目全非。同行的村民介绍说,禹王庙建于乾隆五十年。以前的禹王庙是土墙青瓦,分上下殿,两侧有厢房,中间是天井,合成了一座四合院。庙里供有川主、释迦佛、药王、鲁班等10多座神像佛像圣像。綦江解放后,禹王庙里的雕像被毁,庙宇改成了石梁村小学校。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梁村小迁址重建。现在这座禹王庙是上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在原址上重建的。这座现代禹王庙位于古道旁边的荒地里,四周枯草凄凄,原庙的平台和石阶还掩蔽在草丛中。


那天,我们行走篆塘这段盐马 古道时,天正下着细雨,远山蒙胧,古道一直朝前延伸。从禹王庙旁边路过,我们停足观看,仿佛庙里还香烟萦绕,香客盈门,古道上人来人往。


离开禹王庙后,古道开始往上延伸,翻过陡坡,雾气更浓,我们站在了又一座山梁上。远山在呼唤。


(未完待续)

文图/记者 张学成

原标题:重走綦岸盐运古道系列报道
川黔盐马 古道(十一)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3-05/11/content_4565857.htm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3-5-11 10:0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4-19 23:17 , Processed in 0.11401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