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2041|回复: 7

“綦风士气”诞生记③——家国天下展“綦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3 09: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f9a0c8e2-5469-4d39-b8ef-41e7e4f816fd.jpg
文史爱好者探寻“綦风士气”题刻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5682d6ef-a505-44a3-960c-53353c7b020b.jpg

被“綦风士气”感染的文史爱好者    通讯员 冬冬 摄


“虽然我们看不到风的容颜,但可以感知到风的力量。”文史爱好者杏胡的脱口而出,让我们陷入了沉思,“风的意义,关键是与什么相连,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因此,自古以来留下了不少关于风的抒怀。”


1月18日、2月1日,本报4版先后以《点石成金凤冠山》《意气风发綦江人》为题,从多个角度介绍了永城镇凤冠山顶堪称清代及以前渝南黔北地区单字规格和单幅面积最大、西南地区刻痕最深的摩崖题刻大字“綦风士气”。本期,我们就来探讨与“綦”相连的綦江“风范”。


题刻的乱世背景——家国忧患,匹夫有责


綦江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吴三桂及余党反叛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120年。但嘉庆七年(1802年)北渡场牟正国的白莲教起事,嘉庆十七年(1812年)大旱后的饥民塞道,道光十八年(1838年)贵州仁怀方家沟(今属习水县温水镇)穆继贤反叛,打破了人民的安宁生活。


好在这些祸乱都没酿成气候,綦江大多数人都有惊无险。据王元年历时17年创修,于道光十年(1830年)告成的《王氏家乘》等史料介绍,永城王氏一族,念古者井地之法,寓兵于农,对应集资修建了老瀛山碓窝坪天成寨、李家冲青龙岗寨(旋更名太原书院,王元年作为承办人,捐50千文及四分之一地基)、龙井湾的万丰寨(王元年独资)、咸安寨(含芙蓉书院,王用明作为合伙人“捐基址一半”与三叔、王用维父亲王介年同建)等,以为堵御之计,供乡邻躲避匪患,保一方平安,体现了綦江人强烈的家国忧患意识。


道光年间开始泛滥的鸦片,连远处西南腹地的綦江也没能幸免,不少人沉溺于鸦片带来的快感和迷幻中难以自拔,为此不惜散尽家财,导致国贫民弱。在林则徐等禁烟派的呼吁下,道光帝下令禁烟。王元年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王氏家乘》里记下了《奉旨忌鸦片烟瘾方》,无意间又把綦江人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大势紧密联系了起来。


据本地秀才封智容于同治五年(1866年)撰写的《讳用恙字恩泉墓志》介绍,王元年堂侄王用恙(1811~?年),“地方有公事,能集众志以成城。而壬戌(1862年)、癸亥(1863年)以来,团务纷纭,军书旁午,官民均倚为一方之保障,大宪酬庸,奏赏五品顶载。古人谓大丈夫生斯世,出则为国家黎民造福,处则为乡党州里垂休者,其即此欤。”体现了当时綦江人担当精神的同时,还说明了“国家”概念亦已深入民间。


题刻的思想高度——中华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一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寓指“天下的中心”,是个地域范围词汇。


“中国”与外邦相对称,首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但并未作为正式国名,也不多见。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 8 9年  ),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满文译成汉文就是“中国大皇 帝钦差分界大臣……”与俄方的“俄罗斯御前大臣……”相对应。汉文“中国”一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署的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既有“大清”与“大英”的对称,又有“中国”与“英国”的对称,并多次出现“中国官方”“中国商人”的提法。直到zh**成立,“中国”才成为了现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而历史上第一个称“中国”的綦江人,目前查实的是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贡生,瀛山坝(今通惠街道三桥村一带)人王后,在雍正初年为永城西禅院撰写的《改修下殿序》中有“佛法自东汉入中国时,王公大臣既已莫不顶礼”。


“中华”一词,最早是用在天文方面,魏晋《天文经星·中宫》有“东藩四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后来成为中国的代称。结合清《綦江县志》和局部可辨残碑,永城中华村得名由来的中华观,最迟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就存在,清嘉庆八年(1803年)由永城人李毓昆募众复修。


说明那时候的綦江人,已经开眼看世界,有了爱我中华,浩气长留于太空的气魄。王后是附近王姓名人,李毓昆的侄女又长嫂如母抚育王用维成年成长,他们遗留下来的庙碑文字等自然就成了王元年等人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耳濡目染中熟读入心,国家、民族意识逐渐形成。


题刻的经典借鉴——《秦风·无衣》,众志成城


儒家主要经典《诗经》是古代中国读书人的必修课,也是各级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王氏家乘》记载了王元年亲自抄录的《书目六篇》超过550部藏书,其中就有《诗经偹》《大诗经注》《用诗经注》《诗经白文》《诗经旁训》《诗经离句》等围绕《诗经》的读本。


而《诗经》的核心内容《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信念的追求。《国风》的主要名篇《秦风·无衣》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战歌,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朝廷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表现了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大无畏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重章叠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白话理解就是: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可以想象,在君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与国家共存亡的誓词。对兵士及臣民来说,此诗则又似一首心潮澎湃的动员令。


没有家国情怀,何谈国泰民安。王元年等人面临前述家国忧患时,自然联想到了早已倒背如流的《秦风·无衣》,不但自己站出来,还期冀宗族子弟,父老乡亲英壮迈往,保家卫国。这从题刻三代王国孚主持续谱时的《宗谱总叙》中“方今中原多敌,大局日非……让我族众共喻此义……服兵役以拯民族”数句,得到应验。


题刻的逻辑升华——

胸怀天下,“綦风”飘扬


《王氏家乘》围绕“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力劝耕、读、勤、俭,警慎“婚姻攸关门风,娶嫁勿计贫富,宜访家教选择淑女佳婿”,鞭挞“佛事道场超度之说,荒诞不经,徒耗资财,作乐吹唱,以忧为业,更属背理”等丧葬陋习,撰写《忠孝传家》《垂训广义三十章》《治家十条》《遗训十则》《家政遗规》《劝戒略》《八字劝谕》等篇章10000余字,孜孜以求良好家风建设。嘉庆十九年(1814年),王元年就在《家训八则》中明确提出“国法在所必警,家训尤宜严督”。


综合以上,王元年等人在谋划题刻、斟酌用语时的思路就出来了。文史爱好者碧云天侃侃而谈:“先是借词于《诗经》的精华——《国风》,将‘家风’上升为‘乡风’。背后有臧翰知县的支持,站位不再限于永里一乡一隅,而提升到綦江全域,创造出了‘綦风’一词。”


“为什么没想到更大气的‘渝风’‘川风’‘清(朝)风’呢?”反方意见认为,既然王元年等人有胸怀天下的格局,眼界就不会禁锢于綦江。


“王元年等人的活动范围大多在綦江,綦人做綦事,是綦江人的自信。如果选用‘渝风’‘川风’‘清风’,失去了乡土根基,既引不起乡邻共鸣,也略显狂妄,担心引发臧翰知县僭越上峰的顾虑。只有‘綦风’站位适中,不高不低最贴切,也是我们綦江的文化自信。”文史爱好者墨韵、俊峰、云舒等支持碧云天“这是一个带地域性质题刻”的观点。


“恐怕并没这么简单!”有了前述层层剖析的经验,文史爱好者微风轻轻的思维活跃了起来,“我查了一下,‘綦’字的古义有‘标准’‘极’‘非常’‘很’等,王元年等读书人肯定也知道这些意思,并且采纳的是第二层意思。”


“我们可以大胆推证,‘綦风’并不是仅指綦江地区的乡风,而是打破了狭隘地域局限的,被赋予涵盖范围更广的,普天共同追求的最美‘中国风’,又回避了‘渝风’‘川风’‘清风’的僭越。”微风轻轻说得头头是道,“只是‘綦’字的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今人已经不解其意。且又与‘綦江’巧合,字面很本土,让我们綦江后人产生了美丽的误会。”


“别忘了,‘綦’字还有‘足印’‘青黑色’的意思。由足印派生的‘綦辙’一词,即是比喻‘前辈留下的德泽’。青黑色给人庄严肃穆的震慑,让人联想到包青天的公正、无私!”向来谨言慎行的文史爱好者兰兰也找到了灵感,“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国内外交困,世风日下,亟需极致的爱国、明志、持节、自强等中华传统美德,企盼有识之士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传承弘扬。”


微风轻轻和兰兰的引申解读,让文史爱好者们茅塞顿开。是啊,如果此处的“綦”,只是代指“綦江”的话,周边的南川、江津、巴南、桐梓、习水等非綦江人以及更多外地朋友,面对“綦风士气”四字,认同度从何产生?事实上,“綦”字相对生僻,渝南黔北地区以外的绝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有綦江这个地方,他们要领悟“綦风”,首先就会查“綦”字的意思,因为没有“綦江的简称”解释,怎么可能把“綦风”理解成“綦江的社会风气”?今天的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王元年等人的良苦用心及指点天下的宽广豪迈。


(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原标题:“綦风士气”诞生记③——家国天下展“綦风”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3-02/03/content_4560877.htm


发表于 2023-2-3 09: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23-2-3 11:56: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乐山 四川乐山
发表于 2023-2-3 11:57: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中国
上述关于王氏家乘中的家风,现在在永城王氏中得以继续传承。2016年清明节,永城王氏前往江津区慈云镇祭奠汉鼓山王氏祖墓时立了一块碑,碑文是:忠孝传家,根连国脉!
发表于 2023-2-3 18: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重庆

1234连起读更有意思

发表于 2023-2-3 20:35: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重庆
发表于 2023-2-10 22:43: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中国
whlin123 发表于 2023-02-03 11:57
上述关于王氏家乘中的家风,现在在永城王氏中得以继续传承。2016年清明节,永城王氏前往江津区慈云镇祭奠汉鼓山王氏祖墓时立了一块碑,碑文是:忠孝传家,根连国脉!

您好,永城王
发表于 2023-2-11 08: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乐山 四川乐山

你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3-29 06:17 , Processed in 0.09426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