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调解员上门调解邻里矛盾 记者 吴荣凯 摄
三角镇坚持党建引领,建设“夕阳红”调解员队伍、开设法治学习套餐、理清基层治理脉络,从思想、机制、人员等方面创新基层治理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和谐、平安、秀美的社会环境。
“夕阳红”发挥余热
“前段时间,居民王新焱在房屋旁边修了一条排水沟,引起邻居的不满,认为污水排放影响了生意,双方发生了口角,不欢而散。”在三角社区农贸街,“夕阳红”调解员封忠才说。
封忠才了解到王新焱与邻居发生矛盾后,主动联系社区干部,一起找到王新焱,到邻居家商量如何处理排水沟问题。“经过两次沟通协商,决定由王新焱出钱,邻居出力,在排水沟上加上水泥盖板,既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又没得难闻的味道,双方消除了意见,笑着握手言欢。”
据了解,为创新基层治理途径,更好地发挥老党员、老乡贤、老教师的余热,三角镇以群众基础厚、政治条件好、热心服务为基本条件,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岗前培训等流程,组成“夕阳红”调解员,在全镇21个村(社区)建立“夕阳红进网格”调解阵地,涵盖“一站式矛盾联合调处中心”“法律诊室”“法治宣传室”三大功能,就近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
“今年以来,充分发挥‘夕阳红’调解员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经验丰富的优势,采取轮流坐班、主动入户等方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邻里和家庭矛盾6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群众普遍反响很好。”三角镇平安办负责人杨银欢说。
“普法套餐”受欢迎
在三角镇杜家村,村民辛苦忙碌一天后,最期盼的不是看电视、玩手机,而是参加村上的“法治夜话”普法活动。
“村上提前一天通知每户村民,第二天晚饭后八点前,到鱼栏咀大坝边上的法治广场,听法律专家结合农村实际,讲解大家听得明白的法律知识。”杜家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袁泽伟介绍,该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今年邀请片区民警、法律明白人累计开展“法治夜话”茶话会7场,通过群众问法学法—专家讲法援法,解决群众法律问题20余个。
三角镇积极培育“法治家庭”,镇法学会挂牌“法治家庭”106个,在带头守法的同时给周边群众做好法治宣传,主动协调周边群众婆媳、邻里矛盾100余件次。
通过组建“瀛山之声”宣讲团,创建7个“法治院坝”,设置《农村土地承包法》《劳动法》等12个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普法套餐”,依托“法治院坝”开展“点餐式”普法活动58场,受众达5000余人。
基层治理脉络清
“积极鼓励‘社工+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会组织+社工+社区’联动发挥作用。” 三角镇平安办负责人杨银欢介绍,在三角社区和乐兴社区服务组织中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负责所有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培训。目前,全镇共建立志愿服务队伍23支,配备注册社会工作师及助理社会工作师61人,注册志愿者2936人。
同时,把基层工作以“大事”“小事”“私事”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和分流,推动大事“快办”,小事“共办”,私事“自办”,通过实施“三事分流”,有效减少了群众办事来回奔波的距离,极大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今年共计办理落实“大事”10件、“小事”130件,引导群众自主自助办理“私事”600余件。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拓宽筑牢治理成效,成立‘乡贤智囊团’12个。”三角镇平安办负责人杨银欢介绍,“乡贤智囊团”协助各村(社区)制定及修订村规民约,将基层治理新内容在村规民约中进一步完善,实施“红黑榜”定期对身边行为开展表扬和曝光,以德治来引导群众,倡导村民共同遵守。
截至目前,三角镇21个村(社区),通过建立“法治院坝”召开“以案说法院坝会”说身边法、议身边事,相比去年同期矛盾纠纷及不良行为数量下降28%,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通过法治院坝全面普法、法治夜话为民解惑、法治家庭示范引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为建设‘和谐、平安、秀美’新三角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三角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副镇长童强胜表示,下一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培育更多法律明白人、发挥好“夕阳红”调解队伍特长,全面提升群众对基础社会治理的安全感、满意度。
记者 吴荣凯 谢鹏飞 通讯员 李媛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0/2022-12/02/content_4557577.htm 原标题:三角镇:用好基层治理法宝 共建和谐平安秀美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