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0479|回复: 5

穿越时空再现綦江历史风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5 09: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这套书,穿越时空再现綦江历史风云
——品读《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
2247d2c7-fbb9-4455-8a70-983fa08cc3d5.jpg
《綦江风光》(50米画卷局部)    作者 尹强

599becad-f285-4321-b505-07d08a702752.jpg
清代綦江县图(现存于綦江博物馆)    记者 张学成 翻拍

d09fe2bb-e794-46c7-84cc-e995bcfdb45f.jpg
清代“綦城八景”之牛岗牧雪    作者 尹强

7af96503-a2ed-4874-ab6e-4e36ee94ca0e.jpg

綦岸盐马道记忆——古道上的集市中峰大垭场    作者 尹强


近日,綦江区作家协会主编的《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上起汉代、下至清末,綦江历代文学作者的重要诗文和历代名家涉及綦江的诗文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綦江历史,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


【一群人,五年磨一剑】


“2016年,綦江区作家协会提议编撰这部书,原定计划是将綦江古代、近代、现代文学作品全面收录。当时我们组建了以区作协骨干作者为班底的编辑队伍,开始了悉心的收集编撰工作。”9月12日,该书主编熊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编撰过程中我们发现,历代綦江文学作品分散于各种书籍中,要想系统收集整理,难度大,工作量也非常大。经过编辑部反复研讨,我们中途有了新想法,决定先编选古代文学部分。一切从头开始,原计划两年完成的任务,最后变成了五年。”


熊勇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发现,綦江古代的文学资料特别少,除了(清道光版)《綦江县志》《四川綦江续志》,基本上无一所获。为此,他们改换思路,拓宽渠道,采用委托高校、收集周边地区县志、文史资料等方式再度收集资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该书里的丰厚内容。


因为古代距今太远,文章的写作方式、引用的典故等,对现代人来说都很陌生,特别是诗文中咏唱到的綦江景点,有的已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今人更不知所云。所以,编辑部决定对这些古代诗文进行点校、注释,尽力做到通俗易懂。2020年,该书编辑部又组建了以点校工作为主的编辑团队。“胡世博、袁洪章两位老先生不畏年高,加班加点,战酷暑斗严寒,甚至动员家属参与收录、点校工作,为这部书做出了极大贡献。”熊勇说,大家通力合作,广泛收集,认真点校、注释,回忆起艰辛的编辑过程,点点滴滴都尤为感人。


据熊勇介绍,该书的诗文包括清代及以前的文选内容,有的作者处在宋末、明末、清末,属于朝代更替时期,如果作者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某个朝代完成的,我们就认定是这个朝代的作者。同时,有的作者不甘于成为新朝代的臣民,辞官归家不再入世,我们也认定其为前朝的作者。


《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为16开本,上下册。收录了汉代至清代264名作者的550篇诗文,这是对綦江历代文学作品的一次梳理,弥补了綦江文学史的空白。


【一本书,记录历史风云】


收录于《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的作品,大都出自清代道光年编印的《綦江县志》和《四川綦江续志》。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清代道光年由罗星主编的《綦江县志》。但读了《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后,我们会发现,在綦江历史上,并非只有清代道光年间撰过《綦江县志》。


据已有资料证实,綦江有史以来第一个编撰《綦江县志》的人叫李凤,为编撰这部《綦江县志》花了6年时间。可惜,这部县志终究没能刊印,因而也没能流传。李凤是明万历年间的诸生,他志行高迈,学养尤优。邑中大作多出自他的手,在县内广为流传。


史籍记载,道光五年(1825年)夏,知县宋灏见《綦江县志》稿“残缺错谬,不可卒读”。便筹集经费,设立修志局,招聘县里的秀才陈师孝等21人分头编纂,督办分校,礼聘罗星专职编辑。


罗星等人经过旁搜博采,校正核实,编写缮正,最终完成《綦江县志》12卷,共26个志。清道光六年刻版成书,这是清代成书的首部《綦江县志》,也是綦江有史以来第一部成书的《綦江县志》。


再后来,经过道光十五年( 1835年)、同治二年(1863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几次增补内容,最终成为流传至今的清道光《綦江县志》。从编纂的角度来说,罗星是这本书的主要编撰者,他是第二个编撰《綦江县志》的人。罗星,号春堂,原綦江县蒲河乡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腊月初九,卒于咸丰八年(1858年)2月28日,终年81岁。为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綦江有名的儒生。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民国三年(1914年),戴纶喆两次编修《綦江续志》,未获付梓。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筹资刊印,编为4卷,取名《四川綦江续志》。这是继罗星编的《綦江县志》后的又一部地方志书。


文学作品在志书中都占有相当重的地位。最新出版的《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是綦江历代文学作品的总合。文学作品虽说不是历史,但它是历史的产物,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了历史风云。细读这些诗文,记者豁然开朗,解开了许多成积在心里的谜团。


【一首诗,穿越一段历史】


《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卷)》中收录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特别是当朝名人描写、咏唱綦江美景的诗文。


“山盘四十八面险,云暗三百六旬秋”,这是宋代文人刘望之描写老瀛山风景诗中的其中两句,写出了老瀛山的险峻,被后人赞颂为描写老瀛山最经典的诗句,也是现今发现的最早描写老瀛山的诗句。这首诗全诗已经失传,仅留下这两句。


刘望之,字叙代,号观堂,合江人,绍兴进士,著有《观堂集》。刘望之满腹才学,但郁郁不得志,于是寄情山水,遍游山川,留下了许多诗句。刘望之死后葬在綦江境内,清代罗星写过怀念刘望之的诗:“寂寞孤坟在,无人到陇头;一官殊落拓,千载擅风流。古壁仍留字,长江不系舟;瀛山佳味在,三百六旬秋。”


“两载南州客,悬岩此日登。翠环千丈壁,红映一龛灯,索句拈枯笔,凭高倩老藤。闲身何所托,抛剑欲依僧。”这是摘自(清道光版)《綦江县志》卷十二里的诗《游观音岩》。诗的作者是宋代抗元名将王坚。据史料记载,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蒙古军攻合州,广安军王坚等击败之。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汗围攻合州钓鱼城,合州刺史王坚守城力战六月,蒙哥汗受伤死于合州城下。宋景定四年(1263年),王坚调任和州知州,受到专权误国的右丞相贾似道的排斥打击,忧郁愤懑而死。王坚在綦江客居两年,留下这首《登观音岩》诗。观音岩在綦江城南关外,现已没有遗存,王坚这首诗,为我们描述了当时观音岩的险绝美景。


明清时代,綦江县城沿河两岸有“綦城八景”,其中有4景在河中,4景在陆上,分别位于綦河中下游和县城的东西南北。现在“綦城八景”已消失,但这本书里收录的“綦城八景”诗,又将“綦城八景”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文学产生于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比如,歌谣、神话传说故事等。收录于《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诗文,或载于书中或刻之于石上,体裁包括词、对联等多种文学形式。文学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学离不开人的聪明才智,乃至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因而,文学也具有时代烙印,用另一种形式记录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认真阅读这些诗文,记者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行走在綦江历史的长河中,在文学的殿堂里观赏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些知之甚少的历史事件,便在文字里逐渐清晰起来。


【一本书,温暖一座城】


一本书,丰厚一座城。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200多名作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歌咏跋涉,书写着綦江,以及和綦江有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綦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悲喜和向往,看到了綦江人视角下的天下大观,追寻炽热不变,求索千年不悔。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有一些忠勇志士站起来、顶上去、豁出去。于是,我们记住了他们,以及他们永垂不朽的精神。


一本书,团结一群人。熊勇说,非常荣幸,通过这本书团结了一群爱着这片土地、不计报酬、想要做点事情的朋友、挚友和同志。原来,綦江还是有这么多人,关注热爱着綦江历史文化,通过种种努力,做着挖掘、收集、整理、研究、传播、推广工作。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在毫无报酬的境况下,大家一起探讨、相互研学文献,或者提供自己多年积累的素材,缔结了纯洁的友谊,建立了同志般的感情,这是编撰工作中的意外收获。


“图书编辑完成后,我们都非常欣慰,可是出版资金不足,又让我们焦头烂额。这时,赶水镇的王金安先生慷慨解囊,主动给予资金支持,解除了编辑部燃眉之急。”熊勇说,历史文化的薪火相传,正是因为有了像王金安这样的乡贤和热爱文化事业的无私奉献者,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永放光彩。


文/记者 张学成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9/15/content_4553134.htm


发表于 2022-9-15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发表于 2022-9-15 0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重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9-15 16:56: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重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2-9-15 19:23: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重庆
看起还很漂亮的
发表于 2022-9-15 19:42: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重庆
历史还是够幽久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4-18 14:30 , Processed in 0.1041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