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老旧小区改造既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补短板、惠民生的民心工程,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綦江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关注“面子”,更重视“里子”,充分实现老旧小区“功能美、和谐美、特色美”这三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綦江区古南街道新山村社区43号逸家苑安置房小区住着164户居民,单体楼栋较多,建设初期也未修建停车场,“停车难”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周围的居民。社区在经过走访调查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准备将小区部分闲置空地利用起来,打造并增设一批停车位。“小区一些车辆停在人行道、消防道上,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便计划通过对小区里面的一些闲置零星地块进行整治,因地制宜划设一批小车和摩托车停车位。”綦江区古南街道新山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敏介绍。 新山村社区43号逸家苑安置房小区。 记者 谢天骄 摄
经过整治,新山村社区43号逸家苑安置房小区新增停车位58个,摩托车位80余个。停车位的增设,极大解决了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如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洁净美”。“现在停车规范了,消防通道也通了,我们住着安心了不少。”该小区居民孙先生说。 小区内,车辆有序停放。记者 谢天骄 摄
同样,位于綦江区文龙街道菜坝社区的虹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也是属于老旧小区。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当中,除了加装电梯外,该街道和社区也将小区的停车位增设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停车很不方便,一些车辆就随意停在小区消防通道里面,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小区居民刘女士说。 虹桥小区居民楼。记者 谢天骄 摄
2020年1月,虹桥小区启动改造,居民反映强烈的电梯加装、停车位增设、污水管网改造等问题均被纳入改造计划。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方还聘请了群众监督员对项目全程进行跟踪监督,充分保证了居民对维修改造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社区工作人员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记者 谢天骄摄
小区内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无障碍停车位。 记者 谢天骄 摄
如今,该小区已累计加装电梯20余部,增设小车停车位185个,摩托车停车位52个,改造雨污分流管网970米,改造消火栓137套、消防管道1235米,无障碍步道、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及儿童游乐设施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出行难、停车难、排水难等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小区居民楼加装的电梯、增设的停车位。 记者 谢天骄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