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水滚滚向东流,自古以来就是川黔两地重要的河运通道。有运输的水岸就必定有码头,有码头就必定有人群聚集,就必定有茶楼饭馆商店客栈,就必定是商贸流通济经繁荣。
桥河坝老街就是这么一个因码头而生,因商贸流通而繁荣的码头集市。码头的繁荣,孕育了桥河坝老街的兴盛,码头的消失,导致了老街的衰退。 桥河坝是一个地名,属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老川黔公路(210国道)从桥河坝穿过。
桥河坝老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綦江齿轮厂却是远近闻名。
桥河坝是因为綦江河岸的平坝得名,还是因为綦江河上的船闸而得名?桥河坝之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桥河老街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历史书上基本上没有记载。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
据当地人介绍,几年前,在没有修建沱湾上升街至綦江高新区的公路前,桥河老街有一条石板路通向綦江河边。距石板路不远的地方也有一条公路,可以直通到河边的船阐管理处。
从桥河坝这块地的变迁史看,桥河坝经历过两次巨变,第一次是1939 年綦江齿轮厂落户桥河。第二次是 1946 年2 月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1939 年綦江齿轮厂落户桥河坝,给桥河坝带来了又一次巨变,桥河坝乡村变成了大工厂。
川黔公路桥河段与桥河老街中间仅隔一排民房。也就是说,桥河老街背靠川黔公路。川黔公路建成通车后,人们在公路两旁建起房屋,以公路为街市,茶楼、饭馆、客栈、商店等就建在公路两边。居民大都以居带商,形成了新的繁荣集市。老街逐渐被冷落。
当年的齿轮厂生产红火,蒸蒸日上,其经济繁荣,文化生活超过了綦江县城,桥河坝老街和新街的商贸流通,都逐渐转向了齿轮厂生活区,老街再次被冷落也是必然的结果。
綦江齿轮厂生活区高楼林立,街道宽敞,树林成荫,幼儿园、学校、电影院、医院、商店、农贸市场、休闲广场等设施齐全。
今天,昔日繁荣的桥河老街,就只剩下两排破落的民居了。对现在的桥河坝来说,老街只是一条很不起眼的背街小巷,甚至于很多綦江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条老街,老街逐渐淡出了历史,目前在这里居住的也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12月5日午后,阳光很热情地照在老街上,老街上的居民都将椅子搬到街上,懒洋洋的坐在椅子上晒太阳。转弯处,一位居民正在忙着挂刚罐好的香肠。
老街呈S形,石板铺成的街道有的显得光滑,有的已经破碎,有的已经换成了水泥地。街两旁的居民住房大都人去楼空,留下的居民都在自家门前种上植物,茂盛的植物在阳光下舒展娇容,为老街带来了勃勃生机。
踏上老街,就像走进了另一个时代,老街的老式建筑与新街上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新街(川黔公路)上车水马龙,老街里却平静如水。老街里还有几条小巷,雪燃好奇地穿进其中一条巷子,在穿过差不多150米的木质建筑后,发现前面是一条小公路,小公路前面竟然是“桥河水厂”,水厂后面是一栋接一栋的厂房。雪燃仿佛是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
桥河老街原貌还保护的比较好,如果稍加修缮,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旅游打卡点。目前,老街入口旁的旧厂房已被改造成了“綦江民俗艺术城”,集聚了綦江的民间收藏品和工艺美术精品。目前除綦江本地外,还有福建、重庆等地民间收藏家入驻。“綦江民俗艺术城”与桥河老街文化相得益彰。逛老街,赏民俗艺术就是一个错的选择。
周未的下午,可以带上家人到桥河老街体验时空穿越,感受老街留下的人间烟火气息。
更详细的报道请阅读《綦江日报》近期推出的【学成说文】
文图|雪燃工作室编辑|张雨荷
来源:作家雪燃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