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诈骗种类多 小心防范需谨慎
区反诈骗中心民警正在办公。记者 谢天骄 摄
反诈漫画。
区公安局。记者 谢天骄 摄
这几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不断出现,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也在不断翻新。据警方统计,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多达几十种。而根据国家反诈中心分析,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人员、假冒熟人、冒充“公检法””、“推荐股票”、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贷”、买卖游戏币是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十大高发类型,其中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人员,这四类案件又占比70%以上。
近日,区反诈中心运用大数据统计研判,整理出近期我区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本期《綦江观察》将以案说法,就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作重点剖析。
炒股群里全是托儿 男子遭遇“杀猪盘”被骗42万余元
李先生有投资股票的习惯,在一个股票交流群中认识了一名自称姓徐的微信好友。
李先生说,他和徐某认识半年了,但没见过面,听对方说起股票,感觉很专业。
后来,徐某将李先生拉入一个信息交流群,声称自己和几个朋友在一个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做后台,可以给李先生内幕消息,只要肯投资,保证稳赚不赔。
“刚开始我比较谨慎,只投了大概几千块钱进去,利润翻了一倍。”李先生说,微信群里经常有人晒利润图,眼见着大家每天都在“赚钱”,自己也坐不住了,他先后向李某提供的私人账户转入12笔资金,共计420660元。
然而,就在李先生等着大赚一笔时,这个平台却再也登录不上了。“那个人把我微信删了,后来查他的QQ发现都是虚假信息注册的。”发现上当,李先生懊悔不已,第一时间去报了案。
办案民警分析,李先生此次所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就是典型的“杀猪盘”。民警介绍,“杀猪盘”是一种将受害人称为“猪”,欺骗的过程称为“养猪”,最终实施诈骗称为“杀猪”的骗局。杀猪盘的特点是放长线,通过爱情骗局、情感骗局等复杂的过程,获取受害人的信任,而后再实施诈骗。
“诈骗人带你进入投资渠道,先让你小额投资几笔获利,然后再大额地诱骗你投入进去,最后钱是取不出来的。”区反诈中心民警沈晓凤分析道。
假警察冒充公检法诈骗 真警察跑上门成功拦截
诈骗种类繁多,不法分子为了骗取钱财花样百出,“衍生”出一个又一个的诈骗圈套。
2021年3月10日上午9时,区反诈中心系统预警显示,市民吴女士疑似接到一诈骗电话,时长已达十余分钟。民警初步研判,吴女士有被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
“多次拨打她电话一直在通话中,我们立即通知了辖区派出所,并联系了她的家属去寻找。”区反诈中心预警员梅永统为记者还原案发时的情景。
电话一直在通话,民警判断吴女士正在被骗子洗脑,甚至可能正在转账。好在不到一小时,民警和家人就在吴女士所在小区的一处僻静角落发现了吴女士。此时吴女士的手机已经开启远程视频,吴女士正按照骗子的要求填写信息。
“当时情况太紧急了,我立马上前把她手机抢了过来,然后关机,防止她被骗。”当天出警的区公安局通惠派出所民警黄文林说。
据吴女士回忆,当天上午她正在上班,接到了一个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对方表示吴女士在湖南有个关于彩票欺诈中奖的违法行为,要求她到当地公安部门备案。被吓得不轻的吴女士表示自己工作在身暂时走不开,对方便要求其下载相关软件。
“他说我来不到这种情况他们理解,就喊我下载腾讯会议软件,通过视频会议做个录音,也是具备法律效应的。然后还喊我找个隐蔽的地方不要被第三者打扰。”吴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下载了相关APP,并与对方开启了短暂视频。
“当时通过摄像头,我看见他确实穿的警服,就没怀疑,后来他说我这边信号不好,就把摄像头关了。”吴女士就这样一步步掉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幸亏民警及时出现扭转了局面,吴女士卡里的20余万元才没有被转出去。
“当时我接到电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诈骗电话。直到警察走到我面前,跟我讲我才意识到、才醒过来。”回想起当时惊险一幕,吴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遭遇网购陷阱 女子险些被骗10余万元
2021年8月6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值班的区公安局文龙派出所民警邓钦突然接到一条反诈预警信息。信息显示,市民张女士疑似正在接一通诈骗电话。
“3个电话打过去,都显示张女士正在通话中,基于此我们猜测张女士可能此时正在和诈骗分子联系,具有极高的风险会被诈骗,于是我们立即安排值班民警上门对张女士进行劝阻。”邓钦说。
民警立即出发,前往张女士家,却发现张女士根本没在家。
“当时只有她老公在家,我们就叫他立即给他妻子打电话,但都一直打不通。”区公安局文龙派出所民警涂天尧回忆,后来询问他老公,发现她妻子和孩子在一起,于是又让她老公马上打电话给孩子,这次终于接通了。
联系到张女士后,听到电话里有催促张女士立即转账的声音,民警当即让张女士挂掉电话。
“电话拿给张女士接的时候,我听见对方有一个男士的声音,正在跟张女士说‘你不要挂断电话,转账马上成功’。”涂天尧当即判定对方是诈骗分子,立即大声激动地告诉张女士“马上挂断电话!”
民警及时出手,把张女士从被骗的边缘拉了回来,挽救经济损失10余万元。据张女士回忆,当天她在某网络平台购物,之后便接到购物平台的电话,对方声称已为张女士在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商铺。
“他说给我注册了一个商铺,以后我在那个平台上买东西都有折扣。”对方告诉张女士,注册商铺就能享受折扣,但每个月需要交纳500元的管理费,张女士一听便要求立即注销这个商铺。而骗子却说注销商铺需要银行卡转账验证身份信息。
为了注销商铺,张女士没有多想,就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将多张银行卡内共计10余万元转账到同一张银行卡里。“我银行卡设置了限额,当时金额较多,转账没能完成。转不出来他又喊我解绑银行卡,我就按照要求一步步操作。”
眼看已经掉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此时,张女士接到了民警的电话,“民警说我遇到电信诈骗了,喊我马上挂断电话。”张女士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停止操作,挂断了电话。
我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去年打击处理涉诈犯罪嫌疑人一百六十人 挽救群众财产损失三百余万元
各种电信网络诈骗千变万化,花样百出,让群众防不胜防,也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很多受害人的看病钱、养老钱、上学钱被骗子席卷一空,有的不法分子专门诈骗扶贫款和抗疫捐款,性质十分恶劣。因骗致贫、因骗返贫,导致自杀、破产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大批被骗资金流向境外,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一直以来,我区对电信网络诈骗持高压态势。全区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遏制电信网络犯罪高发势头。
2021年,区反诈中心启动精准宣防,推出反诈狙击手——金钟罩等科技反诈举措,全年预警8.5万余条信息,劝阻易受骗人员9.3万余人次。同时联动辖区金融机构,通过紧急冻结、止付等大量工作,避免了群众财产损失300余万元,按照程序及时返还被骗资金,坚决守护群众钱袋子。
除了快速打击,依托反诈中心资源,公安机关也加强了对各种电信诈骗案件的防范,及时发现可能被骗的受害人,采取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民警上门劝阻等方式,减少案件发生,避免受害人损失。
在警方高压态势下,2021年,全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723件,同比去年下降了14%;全区打击处理涉诈犯罪嫌疑人160人,同比去年上升了135%;破获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73件,同比去年上升了600%。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以下三类人员是最容易被骗的:第一是无业人员,其次是一般务工人员,第三类是学生群体。”区反诈中心民警周聪介绍,以上三类人就占了2021年被骗总人数的78%。其中无业人员被骗297人,占比41.08%;一般务工人员被骗191人,占比26.42%;学生群体占比10.51%。而从被骗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20岁到30岁年龄段人群被骗人数最多,共315人,占比43.57%;其次是31岁到40岁人群,被骗180人,占比24.9%。
据介绍,在2021年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中,刷单返利类诈骗190起,占比26.28%。这种诈骗手法易受骗群体主要是全职家庭主妇和想找兼职的大学生,诈骗分子利用其想赚钱的心理实施诈骗。其次是杀猪盘类诈骗164起,占比22.68%,这种诈骗手法易受骗群体主要是离异的男性和女性,诈骗分子主要利用其感情空虚的弱点,以此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通过网上投资、赌博等方式进行诈骗。第三是贷款代办类诈骗112起,占比15.49%。这种诈骗手法主要针对急需用钱的人群,以无抵押放贷快、低利息为诱,对受害人进行诈骗。 记者 手记
天下无诈,既是一场开顶风船、啃硬骨头的攻坚战,更是一场需要发动社会共治的阻击战。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隐蔽化、跨域跨境化等新情况,诈骗手法不断翻新,打击难度不断加大。但是,电信网络诈骗并不是不可防,预防是对付这类骗局最有效的手段。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除了执法机关通过技术手段防范、平台通过治理防范,每一位市民也要增强防骗意识,擦亮眼睛,捂紧钱袋子,防止上当受骗。 http://qjszb.cqqjnews.cn/pc/202201/11/content_233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