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镇,探索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实行“五定月票制”,解决学生上学乘车难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对往来车辆进行检查
群众到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在巡街
打通场镇
2018年3月,綦江区打通镇被列入全市11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近年来,该镇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始终秉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使命,依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经验,将民生诉求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打通镇位于綦江南部,与贵州省交界。在过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成为摆在当地政 府及群众面前的难题。
“我们镇距离綦江城区较远,特别是一些山区距綦江城区更是远达200多公里,进一趟城不仅耽搁时间,来回车费都不得了,对群众出行及办事有很大制约。”打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切,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得到解决。
“改革以来,区政 府向我镇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51项,涉及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市政园林、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领域。”该负责人介绍,依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该镇按照“全面进驻、便民高效”的原则,将区级下放的审批服务事项以及134项公安便民服务事项全部整合进驻镇公共服务中心。
记者在该镇公共服务中心看到,多个窗口都有群众来办理相关事项。
“以前办结婚证要跑到綦江城里去,路程远,花费大,现在家门口就能办了,很方便。”一对恋人告诉记者。
“我们编制出台《打通镇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一层楼办事、一个口办理、一网式审批、一站式服务’的‘四个一’办事流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由政 府授权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所有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一人签字审批,统一使用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实现了“多头签字签章”向“一章一字”转变,减少了“公章旅行”,结束了“公文长征”,切实做好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营造更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真正实现“一站式”为民服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各窗口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65件,行政服务事项5万余件,其他事项2000余件。
“七联动”执法机制,为群众保驾护航
今年4月,打通镇派出所在处理一起报案时发现,该镇一酒吧接待未成年人消费。发现线索后,该镇派出所立即同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及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进行会商,并就该线索展开调查。
确定情况属实后,打通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对该娱乐场所处以12000元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这起案件是打通镇实施“七联动”执法机制,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的缩影。
“我们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执法大队合署办公,推行行政执法办公室、派出所、交巡警、巡消队、应急管理、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相关职能部门‘七联动’执法机制,有力解决了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扰民等执法乱象问题,推动政 府执法和管理方式向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方向迈进。”打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该镇出台了《打通镇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的方案》《关于加强行政 权力事项下放业务培训方案》,着力打造“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社会环境。
此外,打通镇还通过上下联动,着力提升执法人员工作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执法程序规范、处罚适当、文明公正。 “有案件来源时,我们会请区级部门到实地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我们也会派遣执法人员到相关区级部门上挂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此外,我们还会通过每周例会,开展法制学习和工作总结,提高我们执法人员的案件办理能力。”打通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共办理各类案件200余起,并已全部办结;罚款70000余元,已履行50000余元;暂扣三轮摩托22台次,报废无牌无证摩托9台;有效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要求,完成案件线上线下公示。
“多元共治”,构建基层治理新局面
受地势影响,位于打通镇大罗村的大罗中学是附近多个村唯一的一所中学,很多学生上学往往要走好几公里路,远的甚至要走10多公里。 为切实解决学生乘车难的问题,2020年,该镇政法委牵头,联合派出所、营运公司、学校、驾驶员、家长代表共同商定了“五定月票制”方案,解决学生出行乘车难的问题。
据了解,“五定”即定车、定人、定时、定点、定价;“月票制”即学生坐车实行按月缴费,学生根据每条线路的定价提前将一个月费用交到驾驶员处,月末据实结算。
由政 府牵头,营运公司固定车辆,学校统计学生居住点并规划路线,大罗学校学生“乘车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五定月票制”的出现是打通镇不断推动社会治理从“一元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的成效之一。
“我们探索出台了‘一个平台指挥调度,两张网络覆盖全域,三支队伍攥指成拳,四色管理精准到户’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说,即设立一个综治中心平台,铺开“人防、技防”两张网,整合综合执法大队、巡逻小队、公安执法队三支队伍,将管理对象划分为红(重点敏感人群)、黄(民生保障对象)、蓝(财政供养对象+企业职工)、白(普通群众)四种颜色分类监管。同时探索推进“协商治理模式”,即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由镇政 府召集各方代表,共同研究、协调解决。
此外,打通镇还出台了“三社联动”实施方案,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发达镇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解决社会问题,促进政 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截至目前,打通镇综治中心接待上访群众80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0余件;信访诉求受理67件,均按时办结,办结率100%;刑事案件同比减少30件,下降30%;行政案件同比减少28件,下降20%。
打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积极依托行政体制改革成功经验,立足新时期,尤其是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后基层治理新形势、新局面,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进一步总结成绩、健全机制、强化措施、扩大成效,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和红利。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重心下沉,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及早及小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綦江区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