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农村部推介,重庆5人上榜! 近年来 农村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涌现了一批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 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的 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 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激励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 近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 《关于推介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 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通知》 决定推介157个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其中 重庆5人上榜
农业农村部官网截图
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名单(重庆) 张益丽 重庆桢楠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冯应强 重庆市润天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张 甜 重庆市潼南区知亲家庭农场 邓纪会 重庆丽庭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 罗雅琴 重庆市盈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创业故事? 又有哪些闪光点和优秀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 一起来看看 ↓↓↓
张益丽
张益丽出生在永川区来苏镇铜锣村。2018年,她的中医药香制作技艺被评为永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张益丽 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在临江镇天星村,张益丽成立了重庆桢楠中药研究所,专门从事以桢楠药用价值为主要研发与生产药香。在她的带领下,临江镇天星村村民已经种植了10亩薰衣草、20亩栀子花、50亩玫瑰花、100亩油菜花实验田、400亩柑橘园、400亩花椒园以及100亩公益杏林园。带着当地近百人踏上了致富之路。
今年9月1号,张益丽启动了徇齐书院以及中医杏林文化园,她为天星村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加入该项目,其中有国家名老执业中医师、中药师、东方美学建筑设计师、环境设计师、茶疗师、香疗师等,他们将免费教授当地孩子从小学习中医药知识,免费给当地60岁以上老百姓看诊。
冯应强
冯应强出生于巴南,大学毕业后进入重钢集团,2014年辞去工作,到璧山正兴镇河堰村,流转20余亩土地,从事水产养殖,当起职业农民。 经过两个月的试养,第一批鱼苗全军覆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经过失败和沮丧后,冯应强到多地实地考察,学习及总结经验,最终突破了水产鱼苗的繁育和高端水产的养殖技术,实现年产出鱼苗1000万尾,成品鱼产出10万斤。
除了平时的日常管理,冯应强的空余时间就是“打卡”农业培训,分享阅读各式各样的创业、农业相关的文章。2017年,冯应强流转土地150余亩,种上葡萄、樱桃、桑椹、火龙果、黄心西瓜、柑橘等多种水果。
冯应强 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冯应强说,创业的6年中,他始终将打造农业样板间作为自己的奋斗远景,要从生产上做到标准化成为农业样板,从运营模式上做到新颖且可复制,从社会效益上能够带动老百姓就业和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张甜
张甜 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女农民,张甜以“包教包销包盈利”的三包模式服务乡亲,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创办了“重庆市女性素质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潼南区分校高素质农民教学实训基地”,开设以技术为主的“种养殖培训班”,以经营为主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以销售主的“电商培训班”。在农委的帮助下,请来北京农科院、陕西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市农委的专家教授,每月开展针对性集中培训1次,每次培训约100人。对贫困户全程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2021年,张甜有幸成为了中央农广校的师资和重庆市的创业导师,在全国各地讲课。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过的学员有4万多人,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邓纪会
2018年,邓纪会返乡创业,她充分发挥自己花艺专业特长优势,助推家乡做大做强“中国蜡梅之乡”“中国花木之乡”金子招牌。她也被当地花农亲切称为“蜡梅仙子”。
“蜡梅仙子”邓纪会 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邓纪会以花艺为切入点,将蜡梅逐渐打造成为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花卉收益30%以上。当地农民以前卖几元一把的蜡梅花,通过花艺加工,能够卖到20元至50元一把,其开发的蜡梅礼品盒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卖到了200元一盒,作为年宵花畅销国内外。 邓纪会团队开发了包括:蜡梅切花、切花礼盒、花茶、蜡梅盆景、蜡梅品种苗、蜡梅文创等特色产品,同时结合“素心蜡梅博览园”“素心蜡梅博物馆”“蜡梅传统插花大赛、展览、文旅教、科普推广、公益研学”等基础建设和文旅商业服务活动,依据蜡梅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蜡梅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罗雅琴
2015年夏天,罗雅琴组建重庆市盈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她瞄准了綦江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为农户提供从育秧、机耕、机插、病虫害防治、机收等一站式服务。
罗雅琴 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在与农户的合作模式上,罗雅琴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一切本着农户需求和利益出发,她与农户探索建立了三种合作模式。
第一种:公司+农户。根据农户需求,公司为其提供其中一项或多项服务,按地块条件和作业难度进行单项收费。
第二种:公司+生产小组。紧紧依托种粮大户和生产小组这个农户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公司为生产小组提供开荒+全程服务,并按650元/亩收取费用。
第三种:公司+基地+农户。很多已举家迁至城市居住的农户,愿意将其撂荒地以土地流转方式交于公司及基地打理,农户从中获取定量的土地流转费用。
如今,服务区域覆盖全区12个街镇60多个村社,带动2000余户村民实现脱贫。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分别在 綦江区古南、三江、三角、横山、永城、扶欢、横山等街镇先后流转、托管撂荒地共计约5000亩。通过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开荒地水稻第一年平均亩产量达700斤/亩。在减少撂荒地的同时,为农户增加400元/亩的收益。
希望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继续释放创业热情 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业创业 一起为他们点赞!
来源:重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