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綦江一男子限制前妻对孩子的探望权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震惊!綦江一男子限制前妻对孩子的探望权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被法院驳回前妻受教育程度低,担心孩子经常接触会影响其成长,为此这名男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前妻探视孩子必须征得其同意,不得离开其视线,且不得将孩子带到前妻新组建的家庭。
近日,记者从重庆綦江法院获悉,该院审理的这起探望权纠纷案已经判决,男子的诉求被依法驳回。男子告上法院要求限制前妻对孩子的探望权綦江的姚梦与朱梅经过甜蜜的恋爱期,在2007年12月底登记结婚,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次年5月,他们的儿子小彬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只是,幸福美满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两人的婚姻亮起了红灯。2013年7月,在法院调解下,两人选择和平分手,并达成了离婚协议,即两人自愿离婚;儿子小彬由姚梦抚养,朱梅支付每月抚育费200元,直到孩子年满十八岁。
离婚后,朱梅想念孩子,时不时前去看望。然而,去年7月姚梦向綦江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前妻探视孩子必须征得其同意,不得离开其视线,且不得将孩子带到前妻新组建的家庭等。法院驳回诉讼不能以学历量化对子女的感情法庭上,姚梦表示,前妻只有初中文化,受教育程度有限,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也未按时支付孩子的抚养费,且个人私生活对孩子造成了不良的道德影响、心理伤害。而他的条件,则能够更好地给小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
朱梅则称,她和儿子的关系很好,也曾给儿子转过抚育费,并当庭举示了大量的转账记录,还有相应的照片。法院在审理后认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原告设置苛刻条件限制被告探望子女,既侵害了被告正当探望孩子的权利,也侵害了孩子正常接受母亲关爱的权利,该院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教育子女不是父或母一方的事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姚梦作为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朱梅与孩子的母子交流,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文化水平高低不是衡量一个母亲人品和教育子女水平的唯一标准,更不能以学历去量化对子女的感情。姚梦诉称朱梅个人生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并无提供有效证据予以证明。
为此,该院依法判决,驳回姚梦的诉讼请求。(注:文中人物系化名)律师说法:离婚后,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离婚后,父或母对子女的探望,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呢?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京师(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晨曦。夏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第1086条还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该条中提到的合理运用的方式方法中,第一款也提出,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第二十条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
“这也就是说,离婚后,不管男方抚养孩子,还是女方抚养孩子,都不能随意阻碍对方探视孩子。”夏律师表示,探望权不仅可以满足父亲或者母亲对于子女的关心、抚养和教育的情感需要,在保持与子女的往来中能及时、充分地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抚养教育,而且可以增加子女和非直接抚养方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子女的家庭破碎感,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遇上探视受阻该咋办呢?夏律师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中规定,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专家声音: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缺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只需母亲,或者父亲的陪伴即可?而陪伴孩子的成长,会因父母学历高低而受影响吗?上游新闻记者专门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理事严文强。严文强表示,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孩子的这个“人”字,左边一撇代表父亲,右边一捺代表母亲。
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缺位,共同支撑起孩子这个健全的大写的完整的人。父爱体现孩子生命的方向感,是孩子灵魂和精神的引领者。父亲着眼于培养孩子人格的整体性,父亲更看重精神方面的关怀和成长的引领,突出的是社会智慧的传递。而母亲的爱表达的是给孩子的安全感。母亲的体贴细腻,柔情善良,展现的浓浓情意是情感的传递者。
而孩子和父母的链接,则是通过情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品格的涵养,道德的修养,人格的熏染,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它是靠精神和灵魂,靠潜移默化身教,和学历、能力、学位、学分无关。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耕耘孩子的心田,是心灵的东西。学历高低和家庭教育没有最紧密的关系。而且,学历低的人不代表没文化,学历高的人不见得有文化,真正的文化是做人的修养与教养,是真诚、质朴的体现。父母与孩子之间,依靠的是情感链接、心灵共鸣,与学历无关。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共同陪伴,也需要父母双方爱的滋润。这对于离婚家庭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严文强称:“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咨询治疗过程中发现,缺少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的陪伴,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来源:上游新闻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 之前有个贴,女方不让男方看孩子,这来个男方不让女方看孩子 无知造成的吧 也未按时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这句话是重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