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2-4-20 09:54:12

綦江石壕陈元伯的民国起落

石壕陈元伯的民国起落
文史爱好者探访陈氏后人陈光仁(右二)

探访路上的文史爱好者    通讯员 冬冬 摄

清咸丰五年《广平族谱》
去年10月底,笔者一行在安稳镇麻沟村探访清道光年间恩进士文星兆等乡土史文遗迹时,从当地一位70岁老人吴华全口中得知,相邻的石壕镇马车村五组陈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对社会有一定贡献。今年4月17日,笔者在吴华全老人的带领下,深入80岁的陈光仁家中,听他讲起那些往事。
仁厚家风传陈光仁说,他的祖父叫陈儒联,生于光绪十四年戊子岁(1888年),1948年过逝,育有两个儿子。他的父亲陈元伯是长子,又名陈勋普,1912年出生,1985年过世。
祖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他思想活络,从帮工干起,稍有积蓄后就大胆借贷,开办起小煤窑、石灰厂,经营有方而发家致富。受中华传统美德影响,重家庭,顾手足,将赚取的财富购置田产交给曾祖父陈仕华,沃瘠搭配,平均分配。
曾祖父于心不忍,悄悄地提醒祖父,“老四,你殚精竭虑置的产业,还是该为自己着想,把湾里头那块有龙洞水的长丘留下做秧田哦。”祖父回答说:“老汉(綦江人对父亲的亲热称呼),这些全都是我辛苦找来的,不如全部留下各人要啊,何必交给你让我们五弟兄分呢?”
听到这里,笔者一行顿觉诧异。亲兄弟,明算账,富裕扯手贫穷,能够相互帮衬就是美德。那个年代的人还这样无私?把自己赚的财富交长辈兄弟平分?这样的事在现代都不可能发生。沉浸在家族往事中的陈光仁老人没有解释,只管接着把老龙门阵摆下去。也许,在他的认知里,这本就是那时候的伦理常态。
祖父的三哥三嫂死得早,留下1922年出生的陈元发,才几岁的他成了孤儿。按家族惯例,由长房收养,但在大伯那里过得并不是很好。祖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把侄儿接过来抚养。虽然他有悄悄背屋头的米去卖来换酒喝、买烟抽等败家子坏习气,祖父仍然不嫌弃,苦口婆心劝他为正。待他成年,还给他买房、置田,扶上马、送一程,帮助成家立业。
这样的故事,笔者一行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听之了之。没想到另外在横山镇的探寻路上,意外获得一本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广平(贺氏)族谱》,其中收录的《居家杂议》一文中有“子妇不敢自私——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注:舅姑是妻子对丈夫父母的旧称,现称公婆)。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样一段,恰能印证陈光仁老人口中家族故事的历史真实,让人不得不信。
陈元伯诞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无异于善良的种子,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土壤,在旧中国的乱世中,注定了一生73年的悲与喜。
元伯初长成常年在外滚打的祖父,不但每天要面对生意的算计,也深刻领会耕读传家,举得功名对一个家族能否再跃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性,自然重视子女的教育。到了启蒙的年龄,就把长子陈元伯送进了同村的吴春圃先生私馆。
5天后,吴先生把陈元伯给送了回来,“老辈子,元伯还是跟到你做生意或学做庄稼算了。”祖父大惊,连忙问,“是不是学费低了?我给你加一倍,再加一倍。劳烦你多费点力,把油皂米磨光生一点儿,把他教出来。”
吴先生一脸苦笑,“哪是钱的问题哦。教了五天,你家元伯连‘子曾子曰’都认不到。”
一边是家长望子成龙,一边是老师束手无策。拉锯战的推辞结果就是,陈元伯继续读书,逐渐长大,翅膀变硬,背着父亲乱表态。碰到佃客居然主动问,“今年够吃不?不够的话一定要稳到起,把各人的口粮留足才交租哦。”
祖父虽然精于生意,宽以待人,但仍有他的阶级局限性。心想,千辛万苦才积蓄起的家族财富,像他这样,几天就要遭整败。自然容不下大儿子陈元伯这样无原则的做好人。苦口婆心,屡次教育不改后,火爆脾气就钻了出来,把陈元伯弄来跪起,家法侍候,大竹杆杆都打断的。
叛逆离家走陈元伯正值年轻气盛,青春期叛逆,怎么受得了老人的棍棒教育,因此离家出走闯贵州。
路上碰到一处修坟造墓,主人家看到我父亲一表人才,就有意盘问,“贵阳是座大城市,人浮于市(意思是人多),你是去探亲呢,还是访友哟?”父亲回答说是去找王家烈。
“王主席是你想见就见的?”主人家一脸蔑视。此时,王家烈已经是贵州省主席,难道这小伙子大有来头?瞟了一眼旁边木匠给长木棒粗加工的支撑工具,“看你这样子,是读过几天书的,那我出一上联‘木马两头三只脚’,你对下联如何?”看似随口而出,其实心头想的是,如果父亲对不上这联的话,要么肚皮里装的是干谷草,要么就是张飞打岳飞,吹牛皮打飞机满天飞。
面对轻蔑,父亲晃了一眼,匠师正在雕刻墓牌上的石鱼,只看得到一半边,冲口而出,“石鱼独眼半边鳞。”立即获得在场的一顿喝彩。在墓主人的追问下,父亲随后讲了他与王家烈的交集。原来是1928年春,王家烈被贵州王周西成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率部进驻綦江、东溪一带,防止川军入黔。黔军刚到九盘子脚下,正为前方情况不明暂停前进时,碰到在外读书的陈元伯恰好从綦江返家经九盘关下来,他的侃侃而谈赢得了王家烈的好感。王不知是真的惜才,还是口水人情,说陈元伯以后有困难可以找他。
墓主是何等聪明的人,赓即与父亲交朋友,还邀请到家中作客。原来墓主出生中医世家,不但坐诊看病,还开了个很大的中药房,付不起药钱的穷人,还可以凭盖上他印章的处方免费取药。
墓主还给他制了衣服、皮鞋、圆礼帽等一身新行头。直到墓主的儿子婚宴后,父亲才离开。原来,墓主是为图面子,好在婚礼上显摆自己朋友满天下,并且还与王家烈主席攀上了关系。
祸从天上落父亲陈元伯离家出走后,祖父母与天底下的父母一样,非常懊悔之前的简单粗暴,更担心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通过近一年的多方找寻,才得知下落。恰好那时,并不擅长官场尔虞我诈的父亲,在王家烈部队里,过得也不快活。正好借驴下坡,还是回到家中,子承父业过小日子,在开槽房烤酒,做缫丝生意等。
已经当家的陈元伯还是不改年少时的善良。每到青黄不接或逢年过节,熬米施粥接济穷人。遇到有死了人买不起棺材的,就砍自家山林里的泡桐等杂木,帮助下葬。在当地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
后来因为一小块田的归属,父亲陈元伯与当时的安稳乡长郭正南发生争执。加上郭正南平日在乡里,为非作歹,民怨沸腾。陈元伯带头,与张汉云、张绍科、唐泽高等乡人一起控告郭正南,关系更是水火不容。
1944年4月初,国民GM军第九十三军一辆运送军用物资的汽车从贵阳回綦江的途中行至渝黔交界安稳大塆子时被抢劫,郭正南找到了报复的机会,趁机控告是父亲陈元伯为组长的红军第五小组所为,破坏抗战,罪不可恕。陈元伯因此被关进国民党的綦江监狱。
陈元伯被抓后,受尽了酷刑,身上被打得皮开肉绽。家里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托熟人,找关系,打官司,为此还卖了不少田土。最后因为军车上的一个女人作证,说被抢时TF曾伸手摸她的胸脯调戏猥亵,露出了手背上的一颗长毛的黑痣,而陈元伯并没有这个特征。再加上多方打点,被关押3年之久后,陈元伯于1947年底才放出来,得以自由。
对于陈光仁口中的红军第五小组,除安稳地区部分老人证实外,笔者一行还没有查到更权威的相关史料记载。如有兴趣儿,请关注下期《綦走发现》——《洗脸架上的五角星》。
文/通讯员 杨友钱图/除署名外由通讯员 杨友钱 摄来源:重庆綦江网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4/20/content_4545600.htm

sanyue 发表于 2022-4-20 09:54:41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

可飞 发表于 2022-4-20 09:56:50

望断天涯 发表于 2022-4-20 10:23:13

这贴一改以往考古的“叼专古怪,生奥难懂”,语言平实无华,娓娓道来,讲诉那逝去的华年往事,为陈家为富一方,仗义相助,做了很好的诠释。

綦城海哥 发表于 2022-4-20 11:38:30

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59.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59.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59.png

再回米 发表于 2022-4-21 12:18:01

望断天涯 发表于 2022-04-20 10:23
这贴一改以往考古的“叼专古怪,生奥难懂”,语言平实无华,娓娓道来,讲诉那逝去的华年往事,为陈家为富一方,仗义相助,做了很好的诠释。

懂是因为参与细节探访,不懂是因为只顾埋头走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綦江石壕陈元伯的民国起落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