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东溪之老行当:糖人、弹棉花、剃头…
记忆中的东溪之老行当(一)儿时的记忆中,谁没有吃过糖人,谁没有哭喊着还得落到剃头匠的手里?来跟小编一起追忆儿时的记忆,看看有多少老行当,充斥了你的童年。
吹糖人/糖画
那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艺人们,为了生活,游走在街市、集市,一阵响锣声过后,孩子们闻声赶来看热闹,在众目睽睽之下,熬制好的糖稀凭借艺人师傅的绝技,分分钟变幻出小鸟、小狗、小猴等活灵活现的动物。
剃头
那个年代的剃头匠们,挑着剃头担子在赶集的时候摆出摊位,给人剃头。光顾的客人小到婴儿大到老人,工具也非常简单,小镜子、梳子、刮刀和剪子等,动作熟练麻利,那时候,剃头可不光是修理头发,还包括脑袋上的一大堆服务,比如修面,掏耳朵和刮胡子,一番功夫下来,客人面目一新,耳鼻清畅,神清气爽。
弹棉花
棉花被子盖久了会起坨,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暖和了,弹棉花的师傅根据客人对长短的要求,凭借一把专门弹棉花的弓,用木榔头来回敲击弓上面的弦,来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然后反复压磨修整,一整套费时的工序下来,才能完成一条整齐又暖和的被褥。
纳布鞋
鞋匠手中线,鞋底密密缝。纳鞋匠凭借一双巧手,缝针走线地经过一道道繁琐细致的工序:纳鞋底、剪鞋样、搓鞋绳...纳出一双双布鞋,这种鞋冬天保暖夏天吸汗,穿在脚上好不舒适。
箍桶
箍桶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箍桶、箍桶噢”,吆喝着做上门跑街生意,老百姓家中的木桶制品都出自他们之手。一块块木板,在他们的巧手下捆成桶状,接缝严实,坚固耐用,款式多样,马桶、脚桶、水桶......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街头很难再看到这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乡愁与童趣的老行当了,但他们带给时代的光彩和辉煌永远让人铭记!你还知道哪些老行当、老手艺人呢?快来评论区一起讨论吧!
最后,感谢毛朝久老先生为我们提供的这些精美的图片,让我们有幸能感受这些老行当、老手艺人的魅力。(图片丨毛朝久、编辑丨胡雨霆、签发丨张北平)
来源:古镇东溪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本地商家> 补鞋,补锅 {:10_1522:} 磨剪刀悌菜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