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因“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近年来,由于“九九”谐音“久久”,又有长寿尊贵的寓意,所以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敬老的新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一、核心传统习俗
1. 登高
· 起源:这是重阳节最古老、最重要的习俗。一般认为源于东汉时期桓景为避灾祸,带领家人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故事。
· 寓意:登高“避灾”,远离瘟疫。同时,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眺可以心旷神怡,锻炼身体,也有“步步高升”和“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2. 赏菊 & 饮菊花酒
· 赏菊:菊花被称为“延寿客”,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正逢菊花盛开,赏菊、咏菊就成了文人雅士和民间百姓都喜爱的活动。
· 饮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驱灾祈福的“吉祥酒”。由菊花杂糅黍米酿成,据说有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
3. 佩插茱萸
· 形式:茱萸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可以入药。人们会在重阳节时佩戴茱萸香囊,或将茱萸插在头上、挂在门上。
· 寓意:茱萸香味浓烈,被认为可以驱虫、祛湿、逐风邪,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因此,插茱萸和登高一样,有“驱邪避灾”的象征意义。民间也称之为“辟邪翁”。
4. 吃重阳糕
· 形式:“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和“寿高九九”。对于不能登高的人,吃糕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登高”。
· 特色:重阳糕没有固定的做法,各地不同,但通常做得比较精美,上面会插上小彩旗(重阳旗),或者撒上桂花、枣子、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