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假的喜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刚湾,金刚湾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前天 00:4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2

发表于 前天 00:51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佛经,除了初写者,后人翻译后都带有主观色彩,不再是原汁原味喽
43

发表于 前天 07:50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4

发表于 前天 08:3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广东汕头
血盟 发表于 2025-04-27 19:44
不要着相,依据自己内心,在读经过程里的感悟去展开就好,我们认为的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能依据金刚经里的方法去修正就更好

不管懂不懂,先把万能话术,你着相了的帽子先扣上。
你懂什么是相吗?
45

发表于 前天 09:3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血盟 发表于 2025-04-26 13:47
金刚湾这片水域,几乎每年都会淹死人,有一天,河边相遇到一个长者,聊起了这事,他说,把它名字改成金刚湾试试,看看后面还会不会淹死人,于是就这么叫起来了
长者是金刚经修行者

你喊他来把坨湾大桥和彩虹桥下面的河改个名字
46

发表于 前天 10:50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金刚经》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同类题材,都是忽悠普通百姓为tz**奉献一切的辅政读物,共情权富的人必读
47

发表于 前天 10:5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8

发表于 前天 11:0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沉默是金
49

发表于 前天 11:12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nick 发表于 2025-04-28 08:37
不管懂不懂,先把万能话术,你着相了的帽子先扣上。
你懂什么是相吗?

《金刚经》作为佛教般若经典的核心之一,深刻探讨了“相”(梵文 **laksaa**,或 **nimitta**)这一概念。对“相”的理解是般若智慧的关键,也是破除执着的核心。以下从不同层次展开对这一概念的解读:

---

### 1. **“相”的本质:现象的虚幻性**
《金刚经》中反复强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第五品、第二十品)。这里的“相”指一切能被感知、命名或定义的现象,包括:
- **物质现象**(色相):如身体、金钱、物质世界;
- **心理现象**(心相):如情绪、观念、自我意识;
- **抽象概念**(法相):如“佛”“涅槃”“善恶”等标签。

**核心观点**: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而生,并无独立、恒常的自性。我们误以为“相”是真实的,实则是将暂时的聚合执为实有,如同将电影投影误认为真实。

---

### 2. **四相破除:超越二元对立**
经中强调需破除“四相”:
- **我相**:对“我”的执着(如“我的身体”“我的成就”);
- **人相**:对“他人”的分别(如嫉妒、评判);
- **众生相**:对群体、类别的固化认知(如国籍、性别、身份标签);
- **寿者相**:对时间延续的执着(如追求长生、恐惧死亡)。

**破相的关键**:并非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看透其本质为空性,从而不再被其束缚。例如,金钱作为工具本无善恶,但若执其为“财富相”,贪求或恐惧便由此生。

---

### 3. **不执于相:般若智慧的实践**
《金刚经》提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十品),即在不执着于任何相的状态中保持觉知。这并非消极否定世界,而是:
- **动态的觉察**:如观云卷云舒,知其形态变化而不固守;
- **超越语言概念**:如“佛”不可被定义为某种固定形象,否则落入“佛相”;
- **日常修心**:在待人接物时,觉察自己对标签(如“成功”“失败”)的执取。

---

### 4.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最终,《金刚经》指向一种彻底的觉悟状态:当心灵不再攀缘任何相(包括“空相”或“佛法相”),即契入实相。这种境界并非虚无,而是对缘起性空的直接体证,如经云:“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第十八品)

---

### 现代视角的启示
- **对物质的依赖**:现代社会对物质、身份的执着,恰是“住相”的体现。《金刚经》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源于内在的超越。
- **信息时代的“相”**:社交媒体中的“人设”、虚拟身份,皆是“相”的延伸。若能看透其虚幻性,可减少焦虑与攀比。
- **科学印证**:量子物理中的“观测者效应”与佛教“心物一体”的哲学有微妙呼应,现象的存在依赖于观察者的参与。

---

### 总结
《金刚经》的“相”并非否定现象世界,而是破除对现象固化、僵化的认知模式。通过“离相”,我们得以从执着中解脱,以更清明的心面对生命流转。这种智慧不是理论,而需在生活的每个当下实践——吃饭时只是吃饭,成功时不执成功,痛苦时不惧痛苦,最终体悟“无住”的自在。
50

发表于 前天 11:18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nick 发表于 2025-04-28 08:37
不管懂不懂,先把万能话术,你着相了的帽子先扣上。
你懂什么是相吗?

《金刚经》作为佛教般若经典的核心之一,深刻探讨了“相”(梵文 **laksaa**,或 **nimitta**)这一概念。对“相”的理解是般若智慧的关键,也是破除执着的核心。以下从不同层次展开对这一概念的解读:

---

### 1. **“相”的本质:现象的虚幻性**
《金刚经》中反复强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第五品、第二十品)。这里的“相”指一切能被感知、命名或定义的现象,包括:
- **物质现象**(色相):如身体、金钱、物质世界;
- **心理现象**(心相):如情绪、观念、自我意识;
- **抽象概念**(法相):如“佛”“涅槃”“善恶”等标签。

**核心观点**: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而生,并无独立、恒常的自性。我们误以为“相”是真实的,实则是将暂时的聚合执为实有,如同将电影投影误认为真实。

---

### 2. **四相破除:超越二元对立**
经中强调需破除“四相”:
- **我相**:对“我”的执着(如“我的身体”“我的成就”);
- **人相**:对“他人”的分别(如嫉妒、评判);
- **众生相**:对群体、类别的固化认知(如国籍、性别、身份标签);
- **寿者相**:对时间延续的执着(如追求长生、恐惧死亡)。

**破相的关键**:并非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看透其本质为空性,从而不再被其束缚。例如,金钱作为工具本无善恶,但若执其为“财富相”,贪求或恐惧便由此生。

---

### 3. **不执于相:般若智慧的实践**
《金刚经》提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十品),即在不执着于任何相的状态中保持觉知。这并非消极否定世界,而是:
- **动态的觉察**:如观云卷云舒,知其形态变化而不固守;
- **超越语言概念**:如“佛”不可被定义为某种固定形象,否则落入“佛相”;
- **日常修心**:在待人接物时,觉察自己对标签(如“成功”“失败”)的执取。

---

### 4.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最终,《金刚经》指向一种彻底的觉悟状态:当心灵不再攀缘任何相(包括“空相”或“佛法相”),即契入实相。这种境界并非虚无,而是对缘起性空的直接体证,如经云:“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第十八品)

---

### 现代视角的启示
- **对物质的依赖**:现代社会对物质、身份的执着,恰是“住相”的体现。《金刚经》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源于内在的超越。
- **信息时代的“相”**:社交媒体中的“人设”、虚拟身份,皆是“相”的延伸。若能看透其虚幻性,可减少焦虑与攀比。
- **科学印证**:量子物理中的“观测者效应”与佛教“心物一体”的哲学有微妙呼应,现象的存在依赖于观察者的参与。

---

### 总结
《金刚经》的“相”并非否定现象世界,而是破除对现象固化、僵化的认知模式。通过“离相”,我们得以从执着中解脱,以更清明的心面对生命流转。这种智慧不是理论,而需在生活的每个当下实践——吃饭时只是吃饭,成功时不执成功,痛苦时不惧痛苦,最终体悟“无住”的自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4-30 16:51 , Processed in 0.1320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