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与您分享:注意,这些疾病还影响听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与您分享:(高德、百度地图搜索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可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慢性疾病对身体的常见影响,如糖尿病引发的血糖升高、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问题等。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慢性疾病还可能悄悄地影响我们的听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听力的“隐性杀手”!

PART 01

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0%。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会对耳部的微血管造成影响。耳部的微血管为内耳提供营养,一旦受损,内耳的血流减少,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因为低血糖发作影响平衡功能,进而增加跌倒风险。


慢性肾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肾功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研究发现,慢性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听力损失、耳鸣和眩晕等症状。这是因为肾脏和内耳的结构在解剖和生理上有相似之处,肾小管和耳蜗的血管纹都对血液供应非常敏感。当肾功能受损时,耳蜗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听力下降。此外,慢性肾病患者在病情进展到较严重的阶段时,还可能出现平衡问题,增加跌倒的风险。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壁增厚、血流受阻,从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对于耳朵来说,内耳的微血管同样会受到这种血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在高频听力方面出现问题。此外,高血压也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高频听力损失,但这种关联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年龄、糖尿病、高胆固醇等)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常见于长期吸烟者。研究发现,COPD患者在低频和中频听力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这可能与COPD患者长期缺氧有关,缺氧可能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听力。


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可能会使用一些铂类药物,这些药物虽然对治疗癌症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或前庭功能障碍。这种听力损失通常是高频的、双侧的,且可能在治疗后持续存在。此外,癌症治疗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认知能力,增加跌倒风险。



PART 02

温馨提醒

慢性疾病与听力损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惠耳(杭州)国际听力中心温馨提醒您,平时注意定期检查听力、控制慢性疾病病情、避免噪音暴露、合理用药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减缓听损。定期检查听力:对于患有慢性疾病者来说,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的听力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听力损失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微血管病变对听力的影响


控制慢性疾病:是预防听力损失的关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从而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包括内耳的血流,从而有助于保护听力。此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改善呼吸功能,可以减少缺氧对内耳的损伤。


避免噪音暴露:噪音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合理用药: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药物被称为耳毒性药物。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听力监测。如果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护听力也有重要作用。例如,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包括内耳的血流,从而有助于保护听力。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也有助于维持耳部的健康。

(2楼)沙发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4-30 20:48 , Processed in 0.10790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