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337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本《李谱》的深究—明《綦江县志》编辑李凤或是新盛人(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13:42: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文化服务志愿者深入新盛乡村探访李凤遗迹。通讯员 碧云天 摄


新盛当地干部向文化服务志愿者讲述綦清卿等宋代古墓群情况。通讯员 微风轻轻 摄

前两期“綦走发现”,通过比对《永城李谱》《新盛乾隆李谱》,以及清道光《綦江县志》、清光绪《四川綦江县续志》,对明万历《綦江县志》编辑李凤的身份进行了追踪考证。本期继续抽丝剥茧,争取更接近真相。

【同名同姓,两位李凤】

对《新盛乾隆李谱》有关李凤的记载,《永城李谱》还有一个不同的看法是,新盛李凤“为‘先’字辈,但谱中同代人只有他一人单名‘凤’”。隐晦指出《新盛乾隆李谱》中“李凤”此人并不存在。也就是说,《永城李谱》认为,管家屋基(位于今新盛上场口)的李凤墓,安葬的应是永城李凤(详见上期“綦走发现”——《新盛古墓,永城来认》)。

但《新盛乾隆李谱》还记载了新盛李凤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为堂兄李先春、堂侄李宗虞和李宗贵,万历十九年(1591年)二月为祖父李时明等先逝亲人包砌坟茔的记录。显然,永城李凤不可能来为新盛李氏先逝宗亲包砌坟墓。这足以说明新盛李凤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新盛李凤的来孙(第五代后裔)李拔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就已经考证出管家屋基李凤墓系其天祖,管家屋基也有新盛李凤曾孙李维荣等宗亲墓茔,李凤父亲李文相墓在大屋林(今新盛小学附近),李凤子李宗义墓葬高垇口(今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分院附近),李凤孙李友栋灵柩因乱兵突至,弃于河坝屋基白虎嘴既勾树下(今新盛小学附近),李凤宋代先祖李坤、李清卿、李时成墓在楼房沟(今新盛小学附近)、河坝屋基……

从以上可以看出,包括宋明清三代(元代无考),新盛李凤及宗亲墓葬,均在今新盛场周围,符合中国古时家族墓地相对集中的普遍规律。文化服务志愿者们基本可以推断,清光绪《四川綦江县续志》及《新盛乾隆李谱》记载的李凤墓,墓主应是新盛李氏确切可考的明朝先祖第三代。

在探访中,新盛街道四坪村4组75岁老人李正海告诉笔者,口口相传早在清代,因为新盛管家屋基李凤墓,永城李氏曾希望与新盛李氏合谱合族,但新盛李氏族长并没有同意。理由就是虽然都姓李,但他们新盛李凤这一支入綦时间最迟在宋代,其先祖李坤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中殿榜进士、李清卿(少孤贫依于綦母姓舅家,更名綦清卿)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中赵逵榜进士、李时成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中卫泾榜进士等,《新盛乾隆李谱》均根据当时尚存的墓碑刻字一一考证无误,比永城李凤那支明初入綦要早两三百年,且新盛李凤与永城李凤的前后宗亲都核查得非常清楚,明显不同,不能因为一座同名同姓的李凤祖墓而错接、攀附。

【永城李谱,孤证不立】

据清道光《綦江县志》卷之七《潜德》篇,“綦天佑”条目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邑令徐振基谋修县志。兵燹之后,文献荡无复存,即用佑(綦天佑)手抄旧本,往事得藉以传而校正,预有力焉。”卷之十二也收录有知县徐振基撰于康熙二十四年的《续修<綦江县志>序》,“岁之孟夏,基(徐振基)承事来綦,不两旬乃奉牧侯孙公(指时任重庆知府孙世泽)以汇修府乘而檄取綦志。顾此兵火残疆,故家遗俗,鲜有存者。正茫无以应,喜綦生(綦天佑)出旧编于残簏中,读一过而知为前由乱余草创。后经蠹剩烬遗,帙次漫散,讹谬支离,迄今又己百年,则益多缺失。”说明李凤编修明万历《綦江县志》79年后,原本早已灭失,仅有綦天佑抄本。

清道光《綦江县志》卷之十一收录有清道光五年(1825年)罗星的《读李梧庵志稿并叙》,“梧菴,即邑庠生李凤也。又号元阳子。传者,竟分作三人钞本。以李梧庵为进士。《巴县志》以李元阳为滇南(云南昆明以南)人。均误。万历间所编志,甚有片段而分类不楚,详略不伦。”说明又140年后,罗星为了新编县志搜寻古本时,发现的明万历《綦江县志》有三个抄本,署名分别是李凤、李梧菴、李元阳。文化服务志愿者们因此推测,可能是罗星将三者合一,得出了明万历《綦江县志》的编辑为“李凤,字梧菴,号元阳子”的结论并固化。

虽然罗星在《读李梧庵志稿并叙》文中也承认明万历《綦江县志》编辑李凤信息无从考证,“至为何里人,并其子孙庐墓,无从查考,为之慨然”。但紧接着又说“近查,公系永城人。见庠生李毓珩家藏钞谱”,仅依据副贡李毓璜(清乾隆四十四年,即1779年~清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续修的家谱中援引李开华明崇祯六年(1633年)《李氏谱志》中“四代祖李凤,万历生员,纂修县志”一句,而判断明万历《綦江县志》编辑为永城李凤,违反了孤证不立的逻辑学原则。正如郭沫若《史学论集·论古代社会》中所说“孤证单行,难以置信。”

【首见光绪,“字”“号”存疑】

文化服务志愿者们找来罗星考证永城李凤编修县志的依据——《永城李谱》摘录自《凤系戴阳分支谱嘉庆辛未(1811年)本》,副贡李毓璜撰写的《宗谱继序》,其中仅有“(以李毓璜向上倒推)十一代祖(入綦四代祖)讳凤,万历生员,邑主延聘纂修县志”的记录,并没有找到“李凤,字梧菴,号元阳子”的表述。证实了上节推测——罗星把明万历《綦江县志》的其它两个版本落款“梧菴”“元阳子”,直接套在了永城李凤名下。

相反,《永城李谱》摘录自38年后的《凤系乘阳分支谱道光己酉(1849年)本》,秀才李毓奎(李凤第十一世孙)撰写的《谱序》《乘阳分支世系序》中,既没有“李凤,字梧菴,号元阳子”的记录,还省去了李开华崇祯六年(1633年)谱、李毓璜嘉庆十六年(1811年)谱、清道光五年(1825年)《綦江县志》都有记载的李凤编县志这最为荣耀宗族的大事。难道是彼时的李毓奎,已经发觉了这一考证瑕疵,故意淡化处理的结果?

文化服务志愿者们继续查阅《永城李谱》,直到发现摘录自又30年后的《凤系戴阳分支谱光绪己卯(1879年)本》,秀才李祯撰写的《李氏谱序》,才第一次明确记录“凤祖,字梧菴,别号元阳子。凡诗文、碑记诸作,煌煌巨制,载之邑乘,昭然可考,岂非一代之完人欤?”虽然他接着以“此皆明代生员开华祖谱序留传,彰彰可考,非臆说也”证明信息可靠。但倒查《永城李谱》收录的李开华崇祯六年(1633年)《李氏谱志》中,也只有“李凤,万历生员,纂修县志”的记录,同样没有明确“李凤,字梧菴,号元阳子”。反推光绪五年(1879年)李祯《李氏谱序》中有关永城李凤字“梧菴”、号“元阳子”的记录可能来自罗星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编纂的《綦江县志》。

以上“罗星找《永城李谱》记载来证明永城李凤编明万历《綦江县志》,《永城李谱》又依据罗星编撰的清道光《綦江县志》记载来证明永城李凤编明万历《綦江县志》”的考证,出现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可信度更加存疑。

(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原标题:綦走发现丨两本《李谱》的深究——明《綦江县志》编辑李凤或是新盛人(三)

来源:大美綦江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98823120.html?cid=98823120&f=20&sp=source_share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3-10-25 13:44: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3-10-27 07:21:0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3-10-27 07:54:21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5楼

发表于 2023-11-16 13:26:3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静待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5-3 23:58 , Processed in 0.12614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