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街道帮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近日,通惠街道柏林村种植大户杜强看着到账的10万元贷款高兴地说,“有了这笔资金,我的发展底气也更足了”。
杜强经营的农场位于通惠街道柏林村,占地面积216亩,主要种植西瓜、草莓、樱桃等。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势头不错,但资金却成了卡在杜强面前的难题。通惠街道创新推行的“党建+信用村建设”模式为杜强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将村内农户、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的房屋、田地、资产等有效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其忠孝、友善、诚信、勤劳、节俭等,进行信用建档评级,转化为信用价值。”通惠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组织金融机构人员深入到户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讲,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和诚信守法意识,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
在各村申报过程中,通惠街道创新实施“五三”评议法,即成立“三组”(评议小组、审议小组、监督小组),建立“三单”(正面清单、负面清单、一票否决清单),开展“三议”(评议、审议、复议),强化“三保”(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实现“三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治理效能、增高群众满意度)。
“我们围绕孝敬老人、家庭教育、兄弟姐妹关系等8个方面设立乡风文明评议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一票否决’清单,严格评议内容。”通惠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评议结束后,我们会将评议结果与评先评优、征兵、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相结合,对结果进行公示,并适时反馈给农户本人,引导农户及时改正,形成良性提升机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升乡风文明治理水平。治安案件次数较评选信用村前,逐年下降。”
通惠街道2020年评选信用村6个,2021年评选信用村5个。其中,三桥村、桥坝村、亭和村、玉龙村连续两年被评为信用村。通过“党建+信用村建设”模式,通惠街道将党建引领信用村与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制约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记者 刘琦 通讯员 杨溯羿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11/24/content_455702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