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这种时候一定上!” “我是退休干部,随时可以上岗。” “我是老三角人了,街头巷尾都是熟悉,去值守劝导正合适。” …… 11月11日晚,三角镇三角 社区党总支书记龚继将防疫志愿者招募令分发到各个居民小组,不到两个小时,就有60余人报名,直到今天,防疫志愿群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社区工作人员将报名的近200位志愿者根据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建立台账后,分配了劝导值守、物资转运、医废转运、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等不同岗位。12日上午7点,志愿者们集合后接受了培训,随后,分别到全镇的26个路口、单体楼栋门口上岗,21个村居的路上都奔驰着运送物资的志愿车。 退休不褪色,还能再值3天
“我是老党员,又曾是三角镇的机关干部,虽然退休了,还能为街坊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很自豪。”退休干部周长华已经在志愿岗位连续值守3天,其他人都劝他休息一下,他每次都是摇头拒绝,说自己身体好得很,再值3天都没问题。11月的夜晚温度只有10度左右,寒风凛冽,包括周长华在内的6名退休干部仍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三角社区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小孩和妇女,由退休干部组成的“银发”志愿队充分发挥熟人多、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在路口值守时耐心劝导居民规范佩戴口罩、按时有序参加核酸检测,解答防疫相关要求,还帮助社区排查隐患,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家出了7个志愿者
凌晨5点,窗外天还没亮,周维家的闹钟就准时响起,他和妻子向梅、爸爸周先强立马起床,带上自己的装备——口罩、红马甲、水杯、登记本出门了。顺便叫上住在同一栋楼的幺爸周先文、代立群夫妻俩,四婶袁光群和周楚寒母女俩,一大家人一起出发开始志愿服务。街坊邻居都说他们是志愿者之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周维是三角社区的副书记,也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疫情期间,每天都要统计数据、收集居民需求、送物资上门、通知居民做核酸、引导居民排队等,回家的时候已经入夜,扒了几口饭又出发工作。
“刚开始,爸妈不理解我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面都见不到。”周维说,后来看到街坊们都在夸自己做实事,她也开始理解了,还劝儿媳妇和丈夫也加入志愿者队伍,说会带好孙子,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周维妻子向梅和爸爸周先强也加入了三角镇ZF牵头成立的“瀛山先锋保供小分队”,负责给彭香、红岩、龙门三个村有需求的群众送物资上门;幺爸周先文每天开着皮卡车配送和回收医疗物资,已经上岗工作4天,平均每天都要驾驶500多公里路,有时候一天下来就吃一点面包、牛奶充饥。幺婶代立群负责收集社区不会使用智能机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的物资需求;四婶袁光群每天拿着喇叭在街上巡逻,宣传疫情防控政策、通知大家做核酸等;堂妹周楚寒今年刚从大学毕业,也主动报名参加核酸信息采集,一直坚守岗位。 志愿“红”守护健康“绿”
“很多老年人用的都是老年机,看不到群聊消息,我都把电话写给他们,杜家村这一带几乎每一家都有我的电话。”黄达友边清理要送的物资边说道。 黄达友今年55岁,是土生土长的三角人,在场镇开了30几年副食店,对杜家村、徐家村都非常熟悉,疫情期间,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瀛山先锋”保供小分队,负责这个片区的物资转送,只要有村民打电话,不管是取暖器、棉被,还是葱姜蒜,他都会送。他说:“我不涨价,也不计较油钱,订购的人多就用货车送,人少就骑摩托车,疫情期间大家生活都不容易。”
据了解,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物资需求,三角镇经发办牵头成立了“瀛山先锋”保供小分队,现已有11家超市、10家猪肉个体户加入,覆盖全镇21个村(社区)。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参与抗疫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老师、国企员工、个体户等。胡成越是三角小学的校长,这段时间学生居家上网课,只要没有课,他都会参加路口值守;农村商业银行三角分理处、三角邮政支局、三角供电营业所等企业员工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抗疫志愿服务;三角商会的员工除了参与志愿服务,还组织企业捐赠了60000元现金和价值26000元的防疫物资。
疫情就是号令,志愿者招募令发布以后,志愿“红”积极加入到了抗疫队伍中,参与到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运送、门岗值守、信息排查等工作,用实际行动构筑群防群治防线,守护群众的健康“绿”。
特约通讯员 张丽华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97784373.html?cid=97784373&f=20&sp=source_share 原标题:三角镇:一则招募令“激活”居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