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暑期“三下乡”团队活动 “你的普通话标准吗?”为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言习惯,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7月14日来到重庆市 綦江区永城镇黄沙村,为孩子们开展普通话课堂,让孩子们意识到说话发音、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首先,周鑫志愿者先提出普通话中易读错的发音,区分了平翘舌、鼻边音,并通过教读的方式让孩子们跟读,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练习。 接着,志愿者让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表扬他读得不错,并鼓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可以看出,普通话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大声朗读屏幕上的字词,声音响亮,发音标准。但仍有孩子说话时带有方音,志愿者认真倾听每个小朋友的发音,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改正过来。正是在这种示范和练习、指导和纠错的结合中,孩子们在普通话的发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志愿者在这一部分尤其注重孩子们的说,因此仔细倾听孩子们每一个字的发音,引导孩子们说每个字词。随后,志愿者又挑选了几组词语,如“南京”“蓝鲸”两词,由志愿者先读,让孩子们进行辨别,“老师读的是哪个词语呀”“对,就是蓝鲸,是第二个。”孩子们正确的回答也表示他们对易错字词的辨别。在这样的模式下,志愿者又将字词代入句子中,让孩子们读句子时注意重点字词的发音,连词成句反复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志愿者注重孩子们的听,只有孩子们认真倾听老师的发音,才能辨别老师是否读准确,才能明白这些字词的发音到底是怎样的。最后,志愿者让孩子们读简单的绕口令,在朗读声和笑声中结束了课堂。 在整个普通话课堂中,志愿者将听与说相结合,还强调了说话用语习惯,比如读句子在什么位置应该停顿,在日常中如何更好地交流等,这些都引导孩子们重视平常的语言表达,学会文明用语。志愿者还教了孩子们一些成语,在让他们学好读音的同时,也讲解了成语的内涵。 在我国,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体,让孩子学说普通话,读好字词,也是重视语文素养的表现。志愿者们打造普通话课堂,投身语文基础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