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老党员黄达昌的“秘密基地”
黄达昌正在清扫步道上的落叶。(摄影:刘琦)
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鸡路旁,从气象站到桃花山公交车站将近3公里的登山步道,该街道百步梯社区老党员黄达昌在这里拥有多个“秘密基地”。
清晨的綦鸡路登山步道空气宜人,晨光透过树叶洒下片片斑驳,布谷鸟在树林里鸣唱,远处还传来潺潺溪声。和往常一样,黄达昌吃过早饭来这里散步。
顺着登山步道往前,树木愈发茂密,步道上也落满了树叶。行进途中,黄达昌停住脚步,从树丛中抽出一只扫帚,对路面清扫起来。
“这条路是2009年修好的,全程大约12公里。2011年我在这里散步的时候,发现很多杂草覆盖了路面,行人都没法通行。国家既然给咱修了路,我们就要把它维护好。”说着话,黄达昌手上的动作并未停下,“我主要清理从气象站到桃花山公交车站这一段路,总长大约3公里。”没几分钟,路面便再次恢复往日的干净整洁。
每次打扫路面后,黄达昌将工具“藏”起来,避免日晒雨淋。(摄影:刘琦)
拾级而上,来到一片竹林。微风轻拂,竹叶飒飒作响,有些枯黄的竹叶也伴着微风飘落下来,黄达昌再次从竹林中抽出一只扫帚,对路面进行了清理。
“这些树叶长期不清理,腐烂后会让道路变得湿滑,行人路过容易摔跤。”黄达昌告诉记者。
綦江多雨,为让雨水顺利排出,每隔一段距离,健身步道路面下都修建了排水沟。没走两步,黄达昌又从排水沟里抽出一只铁锹,对路面上的青苔和路边过于茂盛的杂草进行清理。
清扫后,黄达昌将铁锹放回排水沟。(摄影:刘琦)
“我平时主要是清理树叶。杂草能净化空气,除非覆盖路面必须清理外,一般都是每年冬天大规模铲除一次。”黄达昌边干边介绍,“把这些工具‘藏’起来,一是方便使用,二是避免日晒,能用得更久。”
义务清理登山步道11年来,黄达昌自掏腰包购买了许多工具,扫帚、铁锹、铲子、砍刀,哪一段落叶多就放一把扫帚,哪一段杂草多就放一把铲子……隐藏在这段路上的“秘密基地”黄达昌烂熟于心。
在黄达昌的影响下,来散步的市民也参加到清扫队伍中。(摄影:刘琦)
黄达昌的行为也影响着周边的人,市民陈彦就是其中之一。
“我刚开始来这里散步的时候就看见黄老在清扫路面,以为是哪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者,后来才发现他是自愿清理。”陈彦说,“黄老年龄这么大了还在义务劳动,我们年轻人更要向他学习,每天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何乐而不为呢?”说着,陈彦也投入到了清扫工作中。
清扫后的步道干净整洁。(摄影:刘琦)
“作为党员,就该为人民服务。我现在身体还硬朗,还能坚持再干几年。”黄达昌笑道,虽然已经79岁,头发花白,但淡蓝色衬衫、黑长裤和黑皮鞋的装扮,以及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依旧让他看起来精神矍铄。
阳光洒下,黄达昌在丛林里漫步,听着鸟鸣和溪声,他走过的登山步道,留下一片整洁。
来源:学习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