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高学历也会中招,綦江籍留学生被骗4万余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异国 加之网络发达 个人信息或已泄露 乘着区域信息差 骗子的幌子再次升级 如银行、签证中心、大使馆、远在家乡的亲友····· 真实案例
案例壹 2022年5月,綦江籍在英国留学的小袁接到一个显示为中国大使馆的语音电话,电话中提示小袁有一份文件尚未收取,询问是否需要转接。小袁同意后,一名自称中国驻英大使馆的男子接听了电话,告知小袁在广州海关扣押了一名携带大量银行卡出境的男子,而其中就有小袁的银行卡,随后要求小袁继续转接广州警方电话···
接下来,一名自称是广州市的公安局民警接听了电话,要求小袁下载指定的聊天软件并联通视频配合办案,当看见视频中的公安局标志和穿警服男子的模糊影像时,小袁选择了信任。然而, 对方直接告知小袁她涉及一起洗钱大案,不仅要保密还要将银行卡余额截图反馈,并“好心”的指引小袁将卡内余额转至所谓的检察官账户备查···
为了免于被遣返回国关押调查,小袁按照对方的指示转账49000元,直到对方要求小袁提取其购买的理财产品继续转款时,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贰 2022年5月初,綦江籍在英国留学的小刘收到高中同学的QQ(已被盗)求助,对方称其家乡的朋友因骑车摔伤急需手术,同时还通过QQ附带发送一张带血的腿部照片。重情重义的小刘没有去核实对方身份,而是不断宽慰朋友不要着急。
而后,对方告知小刘因微信额度限制,导致无法全额支付手术费,需要小刘帮忙代付。小刘答应后,对方发送了一张关于向小刘转账的截图,并称钱款已转,但因时间差,到账估计有延迟,由于情况紧急希望小刘可以先帮忙垫付一下。
小刘按照对方提供的医院账号转款后,发现对方事先转给自己的钱款迟迟未到账,反而继续要求小刘垫付其他医疗费用16800元,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共计损失4800元。 温馨提醒 1、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可拨打中国驻英使馆24小时领保电话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核实。
2、如不慎上当受骗,应及时向英警方和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尽快联系本人账户开户行,要求采取支付、冻结等相应措施。
3、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时,可通过国内亲属及时报案。
来源:綦江反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