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耕稳粮⑦|建设高标准农田、撂荒地复耕复种……綦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预计今年将超86万亩
三夏时节,重庆各地一派农忙景象。
綦江区东溪镇,一片片平整的农田鳞次栉比,田间,粮食、蔬菜长势喜人,农机“轰轰”作响,正在繁忙地进行着除草、施肥、防虫等作业……这是綦江区山地粮菜产业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现场的一幕,也是綦江区全面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的一个小小缩影。
上游新闻记者从綦江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来,綦江区持续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把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作为民生之要,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有序提升粮、油、蔬菜、肉蛋奶产能,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
数据显示,预计綦江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6.93万亩,预计产量35.7万吨,油菜收获面积9.75万亩。 ▲綦江东溪镇白云寺村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7万亩
高粱长势喜人,辣椒收获期即将到来,綦江区山地粮菜产业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现场,农田夏管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一派欣欣向荣。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中心主任舒鹏告诉记者,作为全市十个高标准“七化”示范项目实施区县之一,綦江区在东溪镇永乐村、巩固村、白云寺村实施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已集中建成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成“重庆市山地粮菜产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綦江东溪镇白云寺村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项目将实现以水稻、高粱为主和萝卜、辣椒为主的粮食蔬菜作物轮作,实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效农业,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游、古镇游的农文旅深度融合。”舒鹏表示,截至目前,项目已成功引进重庆市宏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渝公宜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
据了解,当前,綦江区正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今年,綦江投资60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6.7万亩,累计达到40.59万亩,投资2240万元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1.8万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耕地地力。 ▲綦江东溪镇永乐村,拖拉机正在进行翻地作业。通讯员 袁其模 摄
撂荒地复耕复种已达1.05万亩
除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綦江区坚持藏粮于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还有哪些举措?对此,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几项重点工作。
加强撂荒地排摸整治。确保零增长、清存量,对辖区内撂荒一年以上的耕地进行拉网式、台账式排查清理,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建立工作责任到人、整改措施到户、整改时限到月的撂荒耕地问题整改台账。目前,已经复耕复种1.05万亩。
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顺序。保证44.5万亩粮食功能区只生产水稻和玉米,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
配套农田灌溉工程。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沙水库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解决1.2万余亩田土的灌溉用水问题。此外,将加强藻渡等4个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安全可靠的农田灌溉保障体系,确保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保持稳定不下降。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6万亩,在同一块耕地实现大豆和玉米带间轮作。 ▲綦江隆盛镇十隆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蔬菜育苗大棚,村民正在管护菜苗。通讯员 杨奇 摄
2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助力种植
当下,新技术、新机械为粮食生产带来了更多可能。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綦江坚持藏粮于技。具体来看,实施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百千万”示范行动。在綦江全区建立以重点口粮水稻、玉米和油菜以及特色高粱为主的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示范片,其中,千亩级糯玉米示范片、优质稻示范片、油菜示范片4个,示范面积4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水稻、油菜高质高效种植技术百亩示范片17个,示范面积1700亩,重点示范水稻“一推四改”综合技术,玉米“六推一改”关键技术等,实现示范片作物产量同比增产10%以上,并带动全区大面积平衡增产。 ▲农技人员在綦江区石壕镇现场演示剪枝操作 通讯员 李建国 摄
此外,綦江区还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投资184万元加大农机具推广和购置补贴。加强种植科技技术服务,今年,西南大学等高校院所选派畜牧、经果、水产、蔬菜等方面的2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指导綦江区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与此同时,綦江也选派区级科技特派员80名,为粮食生产以及重要农产品生产等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