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游:发展乡村旅游的“推进器” 花坝村农居 记者 张静 摄
花坝村草莓基 记者 陈星宇 摄
高庙坝北纬二十九度悬崖秋千 郭扶镇供图
游客在郭扶镇高庙水保园内游玩 记者 张静 摄
“才一年没有回来,搞得好漂亮了呀,像公园一样”“(綦江)城区上来才十几分钟,太方便了”“桃子已经熟了呀,去看下呀”……
每逢节假日,在古南街道花坝村总能看到私家车从村头排到村尾的景象,不时还有大巴车载着观光旅游团前来。游客们拍照打卡、游玩采摘、钓鱼野餐,村庄里热闹非凡。
对于这种情景,村民薛华江习以为常。“我们村果园都有好几个,草莓、樱桃、桑葚、桃子、李子、葡萄、西瓜……从一月份一直可以采摘到七八月份,不重样!” 薛华江满脸笑容地说,去年花坝村修了个湖、建起了草坪,今年又建了儿童游乐设施,现在只要是天气好,来玩的游客就十分多,特别是一家人带孩子来玩的。大家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做了,不仅能卖出很多果蔬、特产,还可以摆个小摊,卖点饮品小吃,能增加不少收入。
对于村里的水果种植大户来说,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一件大喜事。“最关键的是水果不愁卖了。”花坝村草莓园业主尤广祥说,像他们种植的草莓,在基地就差不多卖光了,减少了工人采摘成本、水果运输成本、果子损坏成本,而且价格上还能比市场批发价高。
“从2021年起,花坝村就着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一大批基础建设、生态景观、特色农耕文化等项目纷纷落地,为花坝村发展近郊旅游提供了硬件保障。”花坝村第一书记张玮介绍说,该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立足山水田园休闲带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綦江“城市后花园”。
花坝村距离綦江城区仅3公里,背靠古剑山,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最大的优势。2020年,一条贯穿花坝村的沥青路项目迅速实施,将以前的水泥路面加宽,铺上沥青,宽阔的道路与城区入口相连接。与此同时,一条条人行便道也沿着各个果园的采摘路线铺设完成。2021年,当时已小有名气的花坝村,开始着力深挖农耕文化,修栈道、建广场、设网红打卡点……将闲置荒地改为景观梯田、低洼地改造成人工湖、乡间小道加工成观景道路,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同样,在距綦江城区半小时车程的郭扶镇高庙村,北纬29度康旅示范小镇,鲜花盛开、草木葱郁。青翠的草坪广场成为市民露营野餐、踏青赏花的好去处。红砖青瓦农家民宿、浪漫星空露营公园、欢声笑语儿童乐园、惊险刺激悬崖秋千、网红景点纸片岩……在这里,游客能体验到穿越丛林的惊险与刺激,能日观云海、夜观星空。而且这里平均海拔1050米,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0%,常年温度较城区低10度左右,受到了避暑人群的喜爱。 如今,高庙村的农家乐已有140余家。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余元,年产值6000余万元。
“近两年近郊游持续升温,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要利用好近郊游,让村庄在接待游客的同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的服务意识、自治意识,要能自主推出更有创意的体验活动,树立綦江乡村旅游的良好形象。”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乡村振兴局局长曹长科说,传统的近郊游是以农家乐休闲娱乐为核心,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旅游业态的丰富,单一的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感”正悄然成为其关键词。游客回归田园,享受自然之美、体验劳动之愉、收获丰收之喜,这种体验感是很充实的,再加上人文乡情、农耕元素,自然能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而近郊游的核心,则是要做到让人能“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乡村旅游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能让游客在旧地重游时体验到新耍事、新项目、新发展。这也就要求村庄的所有人,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想方设法挖掘并深入发展当地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历史民俗价值,以保证游客在家门口度假拥有更多的新体验。
以花坝村为例,每一年的更新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游客数不是陡增,而是随着时间与日俱增。从一开始的传统农家乐休闲娱乐到后来增加体验项目,再到休闲公园式打造,今年的花坝村,又深化发展了观光农业,建起农业观光区、五彩水稻梯田景观,目前已初具雏形。
乡村旅游新业态极大地提升了近郊旅游的消费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近郊旅游产业链条加速延伸。近郊游的升温,让其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推进器”,为綦江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契机。
记者 赵竹萱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6/13/content_454819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