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莹 靳力 湛江涛
山竹修建的庭院寨门别具特色,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通各户,农家房前屋后李花盛开,三两村民在地里劳作……在綦江区赶水镇梅子村6社,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记者眼帘。
据悉,赶水镇梅子村6社是綦江区苗族较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现有苗族人家108户520人。近年来,该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辐射带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建设美丽苗乡,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现在村里把人居环境搞好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舒心,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了。”谈到村子这几年的变化,村民熊永贵激动不已。 苗家庭院旁的李树花开,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湛江涛 摄)
记者了解到,2021年,赶水镇以梅子村6社苗族聚居地为着力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大家就地取材,活用苗家元素,利用山竹打造庭院,搭配芦笙、苗绣等特色物件加以修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墙、苗家小院、池塘花园等景观小品20余处。
此外,村干部们还带领村民绿化美化村级公路3.4公里,栽种花草植物3万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新建苗族文化乡情陈列馆1个。昔日的苗家旧貌焕然一新,广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环境美了,发展乡村旅游才有底气。”赶水镇统战委员林利告诉记者,村里结合美丽苗乡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游客来到我们村,不仅能体验惬意舒适的乡村生活,感受苗家歌舞的独特魅力,还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家土货。”当地苗族村民马应芝告诉记者,去年举办“草蔸萝卜节乡村一日游”期间,她家宰杀了4头黄牛,因肉质好,游客们争相购买,让她家增收9万多元。
村民马银华是当地有名的手工编织匠人,他编制的篮子、背篼等苗家特色物件深受游客喜爱。他告诉记者,去年“一日游”期间,他编织的手工物件卖了6000多元。今年准备加大创新力度,编织更多游客喜爱的苗家手工物件。
据介绍,今年“草蔸萝卜节乡村一日游”期间,梅子村6社苗族聚居点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游客来此游玩,与当地苗族群众共跳芦笙舞,购买鸡蛋、牛肉等土特产。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加强了民族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友谊。截至目前,村里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赶水镇“草蔸萝卜节乡村一日游”期间,游客与当地苗族村民一起载歌载舞。(湛江涛 摄)
“接下来,我们将以梅子村苗族聚居点为依托,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探索苗绣、芦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镇副镇长鄢金宏告诉记者。
来源:重庆市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