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盛街道:脱贫户的生活越来越牛
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新盛街道针对少数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差,缺少项目、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积极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养殖“托管代养”模式,有效降低脱贫户的投资风险,实现脱贫户与专业公司“双赢”。
托管代养 脱贫户“坐”收红利 近日,笔者在新盛街道陈家村犇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牛基地看到,200多亩的生态种植养殖区干净整洁,工人正在给400多头体格健壮的母牛喂食。
早在2018年,新盛街道顺利引进重庆犇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陈家村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集肉牛育肥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牧草种植、花木种植、有机肥生产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陈家村按照“ZF引导+合作社托管+专业公司运营+贫困户受益”的思路,成立海强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动员贫困户参与托管养牛。
“贫困户买牛的成本由ZF出面为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合作社统一收支,买的牛交给犇茂生态农业公司养牛场全程托养,为避免损失,合作社负责为基础母牛上保险,年底牛犊出栏后,公司将支付托养户1000元/头的报酬,同时,每年年底公司还会按照利益联结机制为托养户分红。”陈家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胡蓉介绍。
从2019年开始,新盛街道共有68户建卡贫困户和犇茂生态农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养牛协议,每户每年保底收入达到0.4—1万元以上。
就近务工 农民实现“双增收” 为帮助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犇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建设之初,就本着“能在当地招工就不到其他地方招工,尽最大可能多提供就业岗位”的原则,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
据统计,在2018年建设初期,该公司就为100多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5月以后,该公司由建设期转为生产期,招聘固定员工12人、季节性农民工34人、贫困户6人,除少数管理和技术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是当地农民,每人平均每月工资2600多元,每人每年增加收入3.2万元左右,同时还为全体员工免费提供三餐和住宿。
“我去年买了5头牛,年底得到了5000元的报酬,村上又给我申请了产业补助5000元,利益联结分红得234元。我还在牛场上班,每个月2400元,一年算下来我的收入有4万元左右,比外面打工强。”陈家村脱贫户代鸿广坦言得到了实惠。
生态养殖 既保护环境又处群众收入 在陈家村养牛场的另外一侧,笔者看到一车车牛粪被统一运出集中处理。
“发展养殖业,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绿色生态”。新盛街道畜牧站负责人叶茂喜说:“我们在引进这家养牛企业的时候,就对生态保护作出原则性要求,也积极协助该企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该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仅建立了200多亩的牛草养殖基地,还建有专门的有机肥转运中心,采用“种草养畜—秸秆过腹还田—牛粪生产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资源优化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打造绿色牛肉品牌和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我们除了提供工作岗位外,还大力收购周边农民的农作物废弃物,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犇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烯成说。仅2019—2021年,该公司就向当地农民收购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2400吨左右,不但解决了秸秆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更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目前,陈家村肉牛养殖产业已育肥肉牛400多头,2021年总产值达68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累计增收175万元。
下一步,新盛街道以打造绿色品牌为主,不断提高肉牛养殖数量和养殖水平,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养牛行业,鼓足“牛劲”全面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通讯员 王中萍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85268925.html?cid=85268925&f=20&sp=source_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