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加速跑” 齐奔小康“牛劲足”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新盛街道陈家村的肉牛养殖基地——重庆犇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到,排排牛舍错落有致,300余头黄牛肥壮悠然。在一座牛舍里,公司负责人唐稀程正和工人一起拌料,准备喂牛。
重庆犇茂肉牛养殖基地
“今年我拿到了5000元的分红,感谢党和政 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好日子一天一个样。”谈及养牛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工人代鸿广的“炫耀”溢于言表。
近年来,新盛街道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重点企业、资金扶持、合作社带动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特色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陈家村这个地方气候适宜,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肉牛食料种植。另外,我们也想用科技来带动养殖,通过公司较为完备的技术设备及专业人员指导,帮助群众创收增收,把科技服务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唐烯程说。
据了解,2020年该公司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养牛模式,以合作社为中心,以肉牛规模化养殖为抓手,着力打造“科学化养殖、精细化管理、链条式销售”的肉牛示范基地。去年肉牛存栏量416头,其中农户入股肉牛数量213头,参股户数67户。公司以每头牛1000元的分红返还给农户,去年群众享受分红资金达70余万元。同时,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0余元。
今年,代鸿广已经59岁了,这是他在肉牛养殖基地工作的第3个年头。稳定的收入和家门口的就业,让他很是满意。代鸿广说:“以前在外面打工还可以,后来年龄大了也不好找工作。现在,在基地喂牛每个月不仅能及时拿到工资,还包吃包住,我也觉得很可以!”
产业兴村的路子日渐清晰。目前,陈家村的肉牛养殖基地13000多平方米的牛棚内共饲养了300余头肉牛。临近年关,牛将出栏,看着一年的辛勤劳作即将收获,唐稀程干劲更足。近年来,合作养牛,受益的不只是犇茂公司,还有全村的群众。
“今年,我们计划新建一个肥料厂,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把牛粪变废为宝。”唐稀程说的这个肥料厂,可以实现就近处理牛粪。通过条跺或槽式进行有氧发酵,高温杀菌灭害后,进一步发酵分解,继而干化处理后加入特种有益菌即成商品性生物有机肥。这样既能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污染,实现循环处理,又节省了处理场地。
同时,唐稀程还表示,公司将继续和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继续扩大存栏量,增设就业岗位,让陈家村村民分得更多的红利。 记者 周祥章 杨莹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76059212.html?cid=76059212&f=20&sp=source_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