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赶水镇石房子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09:5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重庆綦江赶水镇石房子的故事



星期三下午是我们老年大学民族舞五班的二课堂,结果被花卉园宝中旅行社的小储盛情“绑架”,去了綦江赶水镇石房村萝卜广场,参加2021年赶水镇第十届草蔸萝卜消费季开幕式。除了收获满满的农优特产,还收获了石房子的故事。




(一)


石房子所在地原名叫和平村,因后辈子孙传承祖训不忘本,故改名为石房村。


石房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1亩,林地面积3716亩,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5户3005人,2008年12月由原总支委员会升格为党委,成为綦江第一个基层党委,党委下设3个支部,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3人。


近年来,石房村在镇党委政 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紧紧围绕“1+3+2”的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三福石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由2007年的负债村变为累计集体收入近200万元的富裕村。




石房村先后被綦江区评为“五个好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市命名为”重庆市千百工程示范村”、“重庆市最美乡村”、“重庆市全区域旅游示范村”、“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7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幸福家庭创建示范村”、“全国赶水草蔸萝卜标准化种植示范村”。其发展的“赶水草蔸萝卜”先后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重庆名牌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中国有机食品转换认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商标”等称号。


“草蔸萝卜节”连续举办十年,吸引八方游客。




(二)


在渝黔交界处綦江赶水镇,有一个石房村,在村里有一座奇特的石房子,它巍然屹立,规模宏大。这座残垣断壁,历史沧桑的石房子有故事。


乾隆33年,公元1768年,一个叫张国祥的人开始修建这座石房子。修建如此规模的建筑,需要巨大的财富做保证。可据当地人讲述,张国祥老爷以前家境贫寒,后因勤劳致富开始修建这座石坊。为什么要修这么一座大规模的房子?石房子又是怎样迅速衰败的?


据石房村老村主任张元林家的家谱载,张国祥又名张铎,生于康熙57年,公元1718年。家境贫寒。传说有一天,他去赶水街上帮人干活,吃晚饭时喝了一些酒,用过晚餐后乘着月色回家,走到一处叫羊角脑嘴嘴的地方,忽然出现了一匹白马,张铎以为酒后眼花,揉揉眼定睛一看,真的是一匹健壮的好宝马,他想把这匹马牵回家,卖个好价钱,改善贫穷的生活,就去追赶白马,追到了一悬崖下,白马忽然消失,张铎正失望之时,眼前却出现了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于是张铎就用捡来的银子不断地买田地、买房子、做生意,从此张铎过上了好日子。





张铎为感谢周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村民,在他50岁时修建一座祠堂作为祖训,教育子孙不要忘本,新祠堂取名为“德铎祥祠”。该名字的含义,据传说取自他儿子张贤德和他自己的名字,张铎、张国祥。这座祠堂就是现在的石房子,从乾隆33年开始修建,一直到乾隆48年基本完工,历时15年之久,还未完全完工,可见工程之巨大。


建造房子的巨石也有一段传说,传说石房子的巨石取自背当至房子100米的地方,取石时,石中有一对金光闪闪的鸭子,张铎老爷兴奋不已,认为是上天送给他的又一份厚礼,正准备去抓时,鸭子向西飞去,未能抓到。当时有一算命先生路过,算命先生说:这对金鸭子象征着富贵财富,没有抓到证明张铎老爷离衰落不远,否则还将大发特发。


后来,张铎老爷果然迅速衰败。




石房子的修建没有任何的耽搁,前厅立着四根大石柱,高10多米,直径约70-80公分,平坐于石台上。据说当时立此石柱时,无论多么平整,始终竖立不稳,正当工匠们束手无策时,有一位卖豆腐的老头从此地路过,对工匠说:我送几块豆腐干给你们垫上吧!工匠都当这老头随口开玩笑,但“死马当作活马医”,工匠万般无奈,只有一试。神奇发生,当把柔软的豆腐干垫上去的时候,石柱立刻就稳当了。工匠们惊奇不已,想向卖豆腐老头道谢时,老头已不知去向,传说卖豆腐老头乃是鲁班下凡。


在石房子修建前厅的时候,70岁的张铎老爷在乾隆53年,也就是公元1788年,在石房子大办生日宴席,操办了一个月之久。当时綦江的县太爷也到场祝寿,送上一块7尺长,15公分厚用金粉题写的国丈灯年匾额,留有县府大人和其夫人名字,可见当时的张铎老人显赫一方。


当张铎老人依然过着舒心日子的时候,在石房子的前厅即将完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一天,张铎老人心情正好,叫丫鬟给他装烟的时候就问丫鬟:我这么有钱,房子也快修好了,我要怎么用才用的完呀?丫鬟也是无心无意随口答道:老爷想把钱用完还不容易,三遭人命两遭祸的就用完了。张铎老人正在抽烟,听到这话,心里一惊,非常气愤,就顺手用烟杆打丫鬟的头,没想到丫鬟就此死去,张铎老人连忙让下人把尸体藏在花园的水沟里,后来哪知道和他关系不好的堂兄弟知道后,向州府大人上告,张铎老爷与官司结下了不解之缘,耗尽了家产。所以石房子正在修建的前厅一直没有完工。




石房子停工,直到现在,留下了一座前厅未完没有院坝的石房子。石房子因建造规模之宏伟,建造时间之长在綦江南部民间实属独一无二之建筑,方圆百里,乃至贵州的松坎、温水等地也流传着石房子的故事。


昔日占地6亩多的园林式建筑的石房子,现在比较完整的是石门牌坊和12根高约10米的石柱。大厅牌坊由6根石柱组成,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仍然耸立如初,只是表层已被风雨浸得面目全非。门牌上书“德铎祥祠”四个行书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结构紧凑,端庄大方;左右两边的石柱上分别刻有两幅对联,由于风雨浸蚀,石柱上的对联风蚀严重,已很难读完整对联的内容。




沿着石阶往上,穿过一道石门后,便到了石房子的上厅。上面有一个相对宽阔的小院坝。据当地人介绍,以前院坝上有花台、鱼池、戏台,上厅和下厅的大门两旁都立有石狮子。时光荏苒,花园和戏台已不复存在,只有墙上的一幅石刻观戏图,依稀可见当初的辉煌。


现在还可看到两道门的门坎、门框和双开门的门板,都是实木做的,门眉和门窗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门厚而结实,上等柏木。进入这间屋子要登6级台阶,台阶两旁的壁上雕刻有精美的“二十四孝图”。石刻图案精湛,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栩栩如生,由于在屋檐下,没有受到太多的风雨浸蚀,因而保存完好。除“二十四孝图”外,还有“百忍堂”、“岳母刺字”等以“忠效”为主题的浮雕。




据石房子200多年前的主人张铎祥的第七代后人张忠全介绍,他的先祖张铎祥是綦江安稳坝的人,非常孝敬老人,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要首先满足老人,所以有“二十四孝图”上墙。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石房子正厅外墙壁上,乾隆时期雕刻的24节孝图高浮雕画面栩栩如生,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传统文化。


石房子的故事还有哪些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还有哪些蛛丝马迹可寻?传神逼真的浮雕出自何人之手?浮雕艺术对研究綦江文化有没有价值?在没有任何钢筋水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机械的作用下,高达10余米的石柱又是怎样立上去的?为何能保存200多年而屹立不倒?唯有古墙上残存的浮雕,似乎还在诉说着远去的故事。


总之,石房子的谜团还有很多,期待我们文物保护志愿者的深入了解和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察鉴定。



(三)


在离石房子的不远处,生长着一棵有着330年树龄的老黄葛树,标牌上没有写树的直径与周长,需五、六人才能合抱。树中有空隙,树杈锯掉一枝,还剩两枝,依然树盖如伞,其中有户人家被完全遮盖。想来这户人家和此树是极有缘的,在参天绿荫的庇护下,一定是幸福安康的,很羡慕住在古树下的人家。


望着颓废的石房子,触摸着这棵生机盎然的古树。鲜明的对比,一时涌上说不出的感慨,很想给这棵老树系上一根红绸,以表达对它生命的礼赞,可惜没有红绸,只能用手机不同角度拍了又拍,借用它生命的图像鼓舞自己不惧衰老,努力生长,活出精彩的人生。


最后用阿蛮老师的《渝城九章》来做结:“我有亲人住在大同路。平时匆匆进出渝中,不以为意。现在每走一步都要谨慎些,所以今天险些迟到了。每走一步都觉得有故事,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从而让我们每个人不再轻飘飘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弥足珍贵,我们每天都在书写属于个人和地方的历史,每个人也由此变得真实而有意义了。”

(袁英英 )


来源:热爱生活的小霞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1-12-12 10:0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1-12-12 10:36:2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楼)地板

1

发表于 2021-12-12 15:57:58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楼主好文采,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11-10 00:50 , Processed in 0.10948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2008-2025 qj023.com| AI绘画| 免费AI生成图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