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下乡创业者罗雅琴 当好代耕代种“田保姆”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编者按: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全市共有5人上榜,来自我区的罗雅琴便是其中之一。农业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的“生力军”。获得表彰的农业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身上有哪些特质?其成功背后又能为当前开展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提供哪些借鉴?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对罗雅琴进行了采访报道,寻求乡村创业的成功之道。本报特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再过几天,重庆盈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盈益农业”)负责人罗雅琴就要迎来50岁生日,回忆起返乡创业的经历,她感慨万千。
时间回到2015年,卖了12年农资的罗雅琴面临事业的拐点,农资生意每况愈下,要么继续坚守,要么转行。
“农村种地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我们可以提供代耕代种服务!”深思熟虑后,当年10月,罗雅琴和合伙人在綦江成立了盈益农业公司,购置了拖拉机、无人植保机、四行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装备,搞起农业社会化服务。
简单来说,农业社会化服务即是农民付少部分服务费,把土地交给罗雅琴的农服工作队,工作队会全权负责田间的耕种收,最后田里收货的粮食全部归农民所有。
2016年,罗雅琴承接了4000多亩水稻的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和4.7万亩农作物统防统治植保业务,直接从事农作物耕种收的农机操作手就超过200人。
队伍壮大了,但罗雅琴却发现,由于受地理海拔影响,綦江范围内农作物耕种收的时间相对集中,大量机械设备利用的时间短,闲置的时间多。
“得想法让机器转起来,让工人有活儿干!”罗雅琴把业务从綦江拓展到区外市场,她通过加入一些农业服务组织的微信群、QQ群,很快与一些同行结成了联盟,达成了互相救急抢农时,也互相找活儿干的信任。目前,她的业务范围辐射了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20多个省。
如今,头脑灵光的罗雅琴还在扩大业务范围,做起了农机销售维修、农产品代售、农技培训等服务。盈益农业公司被评为綦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去年,罗雅琴还荣获“綦江区十佳种粮大户”称号。
专家点评: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认为,罗雅琴创业成功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找准了制约山地农业发展的堵点。重庆农业地块小、坡度大,传统家庭经营模式难以承担农业机械化的农机购置成本,只有通过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业农机服务,才能破解山地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二是找准了农民发展山地农业的难点。盈益农业公司通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服务,较好解决了传统家庭农业难以为继的难题。乡村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培育随机应变的能力,学会根据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及农业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为农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增强应变力。同时,还要学习多种经营方式,学会积极拓展市场,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竞争力。
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