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梦寒 刘彤 包俊
近年来,文龙街道以广大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突出党建引领,深化“三治”融合,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辖区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婆婆你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了解去给你解决……”在文龙街道菜坝社区调解室内,社区综治专干朱南翔正在接待前来反映问题的居民。作为社区的综治专干,在调解室帮助社区居民调解纠纷也是他的
工作之一。
“我们日常一方面要解决邻里矛盾,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还要在辖区内开展走访,到群众当中去,了解他们的一些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朱南翔说道。
社区调解室的设立,让社区居民间的情感纠纷、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有了调解说理之地,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定期走访也让群众的问题和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反映和解决。“矛盾不上交,就是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就地解决。”朱南翔说。
近年来,文龙街道始终把治理重访复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作为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采取走访调查、专题会议研究、领导包案等方式将各类疑难问题化解在基层,发挥各级干部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和事佬”作用,同时通过“乡里茶谈”、田间课堂、下村入户、院坝会议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国家政策、收集和处理矛盾纠纷,增强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另外还利用警务下沉社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文龙街道和文龙派出所联合发力优化派出所警务机制、推进“一室两队”改革和社区警务标准化建设,为每个社区配备1台巡逻车、提供1间警务室、组建1支群防群治队伍,组建1个治安积极分子微信群,实现社区民警就地接处警,紧贴一线,做到全时空守护,零距离服务。
“今年以来,我们把平安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基层社区,通过警务下沉、法制宣传、矛盾调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治安案件,在矛盾纠纷上做加法、在积案化解上做减法,几项工作齐发力,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文龙街道政法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金智勇表示。
同时,文龙街道还采用线上线下双重模式保障信访渠道畅通。坚持做好开门接访,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下访、走访、回访,推广“网上投诉”、“拨打热线电话”等方式反映诉求。今年以来搜集各类信访问题约700件,办结率达98.9%。
而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在平安建设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今年以来,文龙街道充分依托文龙派出所“金牌调解室”,打造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基地,有效提升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累计成功调解处置100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金智勇说。
■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家门口的“幸福”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补短板、惠民生的民心工程,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文龙街道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基层党建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努力通过“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持续提升社会治理实效。
在菜坝社区,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小区环境敞亮,基础设施完善,停车位、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针对老旧小区老龄人口增多的现状,街道在改造过程中兼顾美观的同时,更讲究以人为本,注重使用,在小区每个单元楼入口和门厅处都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安装了无障碍扶手和折叠歇停座椅。
“以前出个门都要走楼梯不方便,停车也不好停,现在好了,划好了停车位,楼下就有休闲的广场,还有健身器材可以用,环境得到了改善,真的生活很幸福。”菜坝社区居民周顺明说道。
文龙街道在推进老旧小区各项工作中,仅菜坝社区便加装了19部电梯,增设停车位260个、改造雨污分流管网970米、改造消火栓137套。
“社区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这是菜坝小区居民近年来的共同感受,也是近年来文龙街道的居民们的共同感受。
图/记者 张梦寒 摄
http://qjszb.cqqjnews.cn/pc/202111/15/content_2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