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10:14: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綦江】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
日前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
2021-202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
经评审和公示
决定命名
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
为2021-202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重庆5地入选

这5地分别是
铜梁区(铜梁龙灯龙舞)
綦江区(农民版画)
梁平区梁山街道(梁山灯戏)
荣昌区安富街道(荣昌陶器制作技艺)
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金桥吹打)

铜梁区
龙灯龙舞


2020年1月18日,重庆,铜梁区奇彩梦园,龙舞广场上演“铜梁龙舞。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2006年,铜梁龙灯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铜梁龙舞一共有30多种套路,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

铜梁龙舞先后参加了1984年、1999年、2009年国庆盛典,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9年国庆盛典等国内重大活动上演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让铜梁龙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文化品牌。

綦江区
农民版画

綦江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AIimg.krwoo.com/"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绘画画乡”,木板年画源于明清年间,是一种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之作。作品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大都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

从2003年起,綦江农民版画被重庆市确定为对外文化交流礼品,綦江农民版画曾先后在北京、天津、成都、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举办展览,并应邀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挪威等300多个国家展出。

迄今为止,已有1500多幅农民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省(市)博物馆,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外美术馆收藏。

梁平区梁山街道
梁山灯戏

梁山灯戏形成于明代正德年间,因梁平古称梁山而得名,它是川剧灯腔在渝东片区的代表,最早起源于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2006年,梁山灯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山灯戏是吸收了巴渝民歌、民乐和民舞的艺术精髓,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所演内容主要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极具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民间地方色彩。

荣昌区安富街道
荣昌陶器制作技艺


2020年10月26日,手艺人在位于重庆荣昌安陶小镇的陶艺工坊内打磨成品陶器。据了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昌安陶,制作方法有20多道工序。重庆荣昌安陶与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江苏宜兴紫砂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安陶制作技艺也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荣昌陶”泛指重庆荣昌地区生产的陶器,因为主要集中于安富街道一带且艺术价值高,文化内涵深厚,因此从本质上代表了荣昌陶器。
2011年5月,荣昌陶器生产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起于汉代的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万盛经开区金桥镇
金桥吹打

金桥吹打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原名“青山吹打”,源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文化底蕴深厚,曲目繁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重庆巴渝民间吹打中极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
有喜庆类、生产生活类、民间传说类等类别,金桥吹打有音域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等特点,特别是“马风声”派,风格尤其突出。

来源:腾讯网客户端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1-11-14 10:14: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1-11-14 18:38:11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唉!“铜梁龙打铁水花”其实是早年从綦江四钢厂传过去的“打铁水”技艺,无赖綦江区没有保护传承好这门手艺,不然哪有铜梁啥事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11-10 04:13 , Processed in 0.1044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2008-2025 qj023.com| AI绘画| 免费AI生成图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