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52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厉害的綦江人!三弟兄同榜中举 冒杀头风险参与“公车上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1:4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綦江三兄弟:冒杀头风险“公车上书”的家国贡献作者:搬螃蟹  来源:网易


阅读导览:
一、创四川乡试之最
二、敢“公车上书”先行
三、重善廉家风传承
(一)教化能宦张华庭
(二)四好男人张先达
四、试人文新盛建议



上过初中的中国人都知道“公车上书”。但与綦江人有什么关系呢?
2021年9月12日,连续不断的第346次綦走活动,探访新盛街道青岗沟张华庭故居,暨2020年12月6日第293次綦走,听到他在务川县令任上时与HD替身后人较量的故事后,今又发现了这个家族的新辉煌。



晚清的綦江,新盛张钧瑚老先生这一血脉演绎了**英雄儿好汉的翰墨书香连续剧,两辈至少八人上了清《綦江县志》光荣榜。

新盛青岗沟张钧瑚知名子孙统计表




一、创四川乡试之最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四川乡试,綦江取得了科举以来7人中举的最好成绩,分别是屈厚慕、林文澜、张济烜、杨铭新、张济南、张济贞、王晋恩。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张济烜、张济南、张济贞3人均是新盛乡绅张钧瑚的孙子。



古时,把同年考中功名的人称为同榜。四川历史上举人、进士科兄弟同榜偶有出现。比如:宋嘉佑二年眉山人苏轼和苏辙、明正德六年三台人张翀和张shū(羽未)都进士及第,清光绪十九年(1893)巴县人梅际郇和梅际郁同科考中举人,
成就一段科举佳话。但都只有两弟兄,数量上比不过这綦江3弟兄。

而像綦江石佛岗“兄弟进士”牌坊旌表的伍辅祥、伍浚祥、伍奎祥同胞兄弟3人先后于道光十五年、十六年、二十七年金榜题名,也风光川黔。但他们毕竟不是同年考中,属于另外一种辉煌。

也就是说,张钧瑚的三个孙子,极有可能创造了四川乡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同榜举人兄弟仨”的科举纪录!所以清《綦江县志》赞曰“同举乡榜,人称盛事!”




(2楼)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1:44: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二、敢“公车上书”先行
话说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春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895年春天,恰遇三年一度的会试,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考,期待“一举成名天下知”。头年甲午科乡试中举的前述7名綦江举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恰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ZF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引发全国人民的反对。截止四月十五,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中,有1690名通过38件联名〔1〕,向光绪HD上“万言书”,要求拒签中日和约、变法维新,史称“公车上书”。
其中林朝圻、刘彝、王昌麟等先后于四月初六、初八日领衔联署签名“上书”的四川举人57人次(含3人重复签名),綦江籍的张济烜、张济南、张济贞三弟兄就在其中!因綦走资源有限,京官条陈举人签名籍贯不可考,未纳入统计〔2〕。



他们围绕“选枢臣、择统帅、一事权、罢奸人、破资格、简精锐、裕军饷”七条陈,劝谏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以和议赔款之金,购兵轮,遣敢死之将直捣倭国”的悲壮豪迈爱国之心,体现了当时读书人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担当。也深刻揭露了当时四川田房契税大肆乱征、盐税流失等腐败吏治乱象,造成国家衰退的恶劣影响!
这一批新进举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受新知识、新思维的影响,既有老学根底,还没有《官场现形记》那些陋习,在不断恶化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面前,要求朝廷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要求自然更加强烈。


与此同时,在京会试的举人们,都是清王朝统治秩序的受益者。如果参与上书失败,不但到手的功名会被革除,而且还会危及身家性命及背后的家族利益。所以,仍然有相当部分举人明哲保身。这也是目前没有发现还有綦江籍的其他举人参与联署的重要原因。
就是目前公认的“公车上书”领袖康有为、梁启超,其中康有为也并没有在上述联署名单之内,个中原因恐怕只有他各人晓得了。
虽然他们接续组织的联省“公车上书”汇集了18省超1200余名举人联署,但由于最终来松筠庵现场“请愿”的人数甚少,并且因条约已经用印,被都察院拒绝接收,更不用说交递到朝庭光绪帝手中,导致活动事实上的流产。从政 治角度来看,并无作用。其中就有四川举人71人次签名,而只有杨锐、李之实、李植3人在前述起到了一定作用的38份联名件中签名。
也就是说,在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事实上流产的联省“公车上书”中,包括其余68名四川籍举人在内的其他首次签名(并未在之前38件请愿书中签名)的举人(占联省签署举人签名的一半以上。含桐梓城南人,墓葬今綦江区青年镇板辽湖畔大屋基,被经开区统计的蒋燮琦),都是在前述38份联名件1690名举人的“上书”递交到光绪帝手中,产生了一定的政 治效果后的跟风行动。更蹊跷的是,康有为仍然不在联署名单中,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投机性!


目前的定论是,“公车上书”是晚清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政 治运动的开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贵的是,放眼全国,三兄弟签名“公车上书”的,也绝无仅有!
几相对比,再次凸现本文的主角张济烜、张济南、张济贞三弟兄在国家民族的大事大非面前不含糊、不犹豫,敢为人先“舍得一身剐”的高贵气节!为綦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楼)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1:45: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三、重善廉家风传承
新盛青岗沟张氏一族的家国贡献,远不止前两部分。在綦走之前的路途中,早就有了深刻认识。这里,再对这两人稍加详说:

(一)教化能宦张华庭

济字辈功名人物中的老大哥张济辉,綦江人称张华庭,以优贡生朝考一等资格签分贵州知县,以永从军务保花翎,补婺川,升补八寨同知,历署天柱、遵义、桐梓、仁怀、清镇、荔波、贞丰等州县及台拱厅同知。光绪二十五(1899年)升思南府知府,诰封朝议大夫,领四品衔。

其75岁时的书法作品联“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是其对侄儿子享的勉励,还巧合成了第20届世界读书日的宣传语。保存该联的巴南博物馆,还借此创意了“有福”文化衫,提升文旅形象。我们綦江,可不可以告他“侵权”?

结合我们“动徒步、静读书”的实践,可否修改为“无事多綦走,有福方读书。”只是不知道格律如何?期待关注、支持綦走的朋友们修正。



张华庭在贵州任职期间,政声突出:

在天柱。苗、汉民族纠纷频繁,留下《劝民息讼篇》。离任之日,县人制“万民伞”饯送,并在县城附近紫云桥边立石碑,以志去思。时任贵州道易佩绅撰《民怀篇》宣传其突出政绩:

有怀忽触天柱县:
我与张侯未识面,只闻颂声县中遍。
此县由来号强梗,长官屡与民搆怨。
张侯代庖甫数月,民气驯柔如转换。


在婺川。重视教育,以“五子登科”(光绪八年中举人五名,占全省50%)轰动贵州。在与皇 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替身后人——申氏豪强的斗争中留下的“桥是弯弓塔是箭”的典故至今仍广为流传。


在遵义。撰书的县衙大堂联:

——做官不要钱,于兹十年,国有恩何忍负,家有训何忍忘,岂必显背舆隋,稍着点罔利心机,即成俗吏;
——为人莫犯法,凡尔百姓,书宜读毋作非,田宜耕毋作匪,但得各安本分,尽学些正经手艺,便是良民。

人民公仆们,读起怕是五味杂陈。布衣百姓们,骂人心不古的时候,自问是“良民”了吗?



仕途后期,张华庭因教案被朝庭当“替罪羊”而“开缺离职”,回綦在瀛山书院讲学。风头过后,朝廷拟改任云南井冈(现思茅)厅,推辞不就。宣统二年(1910年),与县人共同发起在考棚(今中山路小学)成立“綦江中学堂”,并亲书“中学堂”匾额,余生以教育家乡子弟,开化綦人民智为使命。

正如他89岁时的自勉联“鹤如相识来看客,月不须邀自到门”(现由三峡博物馆收藏),这要有何等的旷达心境,才能直抒出这般胸臆?



(二)四好男人张先达

张先达,例贡,字德孚,号实斋。济辉、济煊父,济南、济贞、济康伯父。孝义武略,勤廉训育。
——勇挑家庭责任。“年弱冠,父殁。念责无旁贷,遂弃书勤理其家,然有余。”

——行善不惜本钱。“凡属义举,悉孳孳为之,不惜费。所尤难者:綦当同治甲子之岁,岁大祲,先达出谷千石,减时价三分之一粜之。递粜递减,籴于他邑。其贫而壮者,许以柴草易升斛,否则,直予之而无所取。如是者三年。”


——竭力保卫家园。“黔匪杨隆喜构乱,距綦近。先达捐重资,倡练乡团。”1861年七月“粤逆石达开至綦,攻綦城急。先达命其弟先伟(济康父),率团于石佛岗击之。”1862年三月“石达开再攻綦江城。四月初三,张先达传檄援城,进攻营盘山。”

——教子廉洁奉公。“济辉以知县官贵州婺川,民称‘青天’。”“先达时寄书加勉,并辑《历代循酷吏》一编寄示。”“复轻装访于其境,符所称,始洒然。谓己之愿克偿于子足矣。”


(4楼)地板

1

发表于 2021-9-29 11:55:3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他爷爷听闻此事有没有打死这仨孙子?
家里得益于封建体制才能供这哥仨读书,结果这哥仨一到京城就挖自家的命根。革自家的命?
5楼

发表于 2021-9-29 12:3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混分
头像被屏蔽
6楼

发表于 2021-9-29 13:40:01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楼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4:25: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关山月 发表于 2021-9-29 11:55
他爷爷听闻此事有没有打死这仨孙子?
家里得益于封建体制才能供这哥仨读书,结果这哥仨一到京城就挖自家的 ...

长辈让其读书,也可能就是想子孙有所作为
8楼

1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4:3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相关的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可能回看一下,在线资深网友“再回来”发的

巴南节妇与綦江武举男人的那些事
http://www.qj023.com/thread-1907286-1-1.html
(出处: 綦江在线)


头像被屏蔽
9楼

2

发表于 2021-9-29 14:53:28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楼

发表于 2021-9-29 15:26:3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11-4 13:16 , Processed in 0.12005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2008-2025 qj023.com| AI绘画| 免费AI生成图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