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正全:站好最后一班岗
▲李正全在为学生讲课。记者 刘琦 摄 本报记者 刘琦 吴明鸽
莲石中学教学楼前种着两株柳杉。33年前,李正全刚入校时,两株柳杉不过人高,只有大拇指粗细。而今,两株柳杉长到了14米,高过了教学楼,李正全也从入校时的青年变成了如今即将退休的老人,但他却像两株柳杉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挥洒着自己的热忱,为莲石中学的师生撑起一片荫凉。
坚守理想 扎根家乡讲台35年
莲石中学位于綦江区隆盛镇,处于綦江、巴南、南川三地交界处,距綦江城区40多公里,因山路崎岖,开车要1个半小时才能抵达,是綦江偏远的学校之一。
1986年,李正全毕业后返回家乡任教,先后在双星村小、双拱村小任教,两年后,他到莲石中学任教,而这一教就是33年。
“李老师上的课通俗易懂,他给我们讲生物课,经常将生活中实践融入课堂,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他所讲授的知识。”学生黎志楹告诉记者。
多年教学生涯让李正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带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知识,获得了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守望母校 一年义务值守300天
2004年因工作需要,李正全挑起了学校安全与后勤工作两副重担。
“我们学校之前一直是开放性的,没有围墙,安全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李正全说,为更好保障师生安全,他以校为家,周末和寒暑假都留守学校,义务守校。
至此,不管寒冬酷暑,莲石中学校园中多出了一个戴着红袖章四处巡逻的身影,即使2012年该校修了院墙,这道身影也从未消失。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李正全至少三百天待在学校。“我家就在附近,来回也方便。”李正全黝黑的脸上挂着笑容,“既然接手了这个工作,那就一定要把它干好。”
莲石中学的每一寸土地都印着李正全的脚印。哪里路灯坏了、哪里水管漏了,李正全都一清二楚,并无偿修补。
“校园里有些东西坏了,只要我能做的,随手就做了。”李正全告诉记者。
抗击疫情 送教服务上门2个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该校进入停学阶段。
“条件再艰苦,孩子们的教育也不能耽误。”扎根山区教育35年,李正全深知山区孩子们求学的困难以及接受教育的重要,且因山区孩子家庭条件不好,网上授课基本无法实现。几经磋商后,李正全决心和学校老师送教上门。
“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特殊,綦江、巴南、南川的都有。送教上门前一天,我们都会提前和该地村两委联系,确保能够通行。为了更加高效,我们分划了片区,由本地老师带着新来的老师挨着送教上门。”虽然条件艰苦,但李正全和该校老师并没有退却,从二月停学到四月复学,李正全和学校老师送教上门没有一天停歇。
“住得远一些的孩子,我们在路上的时间都要花2个多小时。但到家后,孩子和家长们的热情和笑容,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正全笑道。
情寄山区 无怨无悔奉献一生
从教多年,李正全有很多次离开莲石中学的机会。“年轻的时候有一位老校长调往城区,临行时想带我走。我动心了,但给孩子们上完课,我放弃了,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我。”李正全说。
从过去的泥结石操场到现在塑胶操场,从过去的土坯房教室到现在现代化的教学楼,李正全见证了莲石中学在时光中的变迁。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一批批老师,但李正全宛如那两株柳杉,扎根在了山区、扎根在了莲石中学,并愈加枝繁叶茂,撑起了一片天空。
而今,莲石中学只有初二、初三共3个班级76名学生,李正全也已55岁,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李正全告诉记者,“退休了,我也会留在家乡,闲时就来学校看看,和年轻的老师们谈谈心,愿他们也能为山区教育多做贡献。”
来源:綦江日报 http://qjszb.cqqjnews.cn/pc/202109/17/content_210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