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鞋与鞋垫 
 
人生匆匆,走过很多路,穿过各种鞋,鞋里常常配套鞋垫。我记不清多少双鞋陪伴,也不能完全记下多少鞋垫曾经带来温暖,但不能忘怀的是母亲给我做的鞋垫。 
 
翻开老相册,儿时最早的相片,是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綦江城一家相馆留下的影,一双翁鞋,形状象圆头的船,不得不说有点呆萌。记不清鞋垫的模样,我敢确定的是:鞋底若配鞋垫,它一定小巧可爱,必定是母亲纯手工打造,经父母验收合格才会“服役”。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时常穿上胶鞋去上学。在那个缺衣少食、购货得用布票的时代,母亲多方收集、很久才配齐五颜六色的边角余料,用浆糊粘接做成一双双鞋垫“粗坯件”,然后诚恳地请后山冯老师家属帮忙,用缝纫机打线做牢。 
 
穿上父母精选的鞋,去几里外的小学上学,轻便快捷。在下雪的冬天,如果鞋面稍被淋湿,母亲会迫不急待把鞋垫取下,小心地烘烤干净,防止烤焦报废。就这样,基本防住“凉从脚上来”,保护了瘦弱的我。 
 
后来穿上粗劣但并不廉价的胶鞋,配上母亲做的鞋垫,还代表村小去公社、代表公社去区里打过篮球比赛。当初瘦小的儿童,身体一天天发育生长。 
 
母亲给我做的鞋垫也得跟着长大。求学路上,鞋垫伴随我从石塔村到县城后山坡、再到项家院、光华村,抵御多少挑灯夜战的冬寒;直到二三十年后,坐在鱼洞溪边的办公室,鞋里还是少不了手工做成的它;这些年,不管是去山南海北游玩、还是远行千里公干,母亲鞋垫都是最忠实温暖的伙伴;鞋子换了一双又一双,鞋垫多半还是母亲人工定制专供。 
 
星移斗转,行走在嘉陵江边中学的跑道上,履行陪伴小孩学习重任,我的运动鞋里还是少不了母亲做的鞋垫。儿子孙辈、朋友学童,也以得到一双她做的鞋垫为幸为乐。 
 
母亲和父亲相逢在一个新的世界,已有几年。母亲做的鞋垫,至今仍有一双在我的鞋子中“服役”。在衣柜中,我特意留下一双有些折旧、面相较好的珍品,作为永远的纪念。 
 
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我会给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讲它的故事。小朋友可能会迷惑,也可能会一知半解:一双破旧的鞋垫,有什么丢不下? 
 
我可能会说:年幼时,有大人为你赞助物资,还为你破解心结。成长路上,你起码要学会自己选择鞋垫、自己挣钱买鞋。 
 
也许,去登哪座山?选择什么路?选择什么伙伴?都得你自己拿定主意。也许,父母会在不经意间,转身而去。 
 
文/张曙光 
 
来源:重庆綦江网 
 
网址: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1-04/06/content_4527647.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