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122.28 KB, 下载次数: 7)
Image 1.jpg (74.76 KB, 下载次数: 8)
55.jpg (64.27 KB, 下载次数: 7)
金刚(户外) 发表于 2021-04-03 22:58
西门应该就是西炮台吧
长江一级支流 发表于 2021-04-04 00:21
我是老綦江但年龄不算太老,在我有记忆以来綦江烈士陵园及水池就存在,是否就是仙龙塘无法考证也没有听人说过,我想至少年龄在8、9十岁以上的当地老人才有可能知晓。我小时候知道现在实验中学(以前的綦江师范学校)有条小山涧沟直通这个水池,长年有清水汇入,这与“仙龙塘”称谓倒有几分相似;另,烈士陵园前面一点的工会体育馆会台靠西炮台一侧石壁下,即现在綦江川剧团集资房的天桥下面一排石堡坎下应该有口老龙洞水,长年清水不断(听老人和建集资房工人说的,现在这里有单位无法进入不知道出水口被填埋没有)。我不知道清乾隆时这龙洞水附近在是否有水塘存在?但听以前懂点风水的老人说老体育场这个地方至百步梯入口一段就是所谓古剑山龙脉的末端,所以你说的西门外仙龙塘也有可能在这个龙洞水附近。我所知道的就以上这么多了,希望能给你提供一点点线索。
av8d莱茨狗 发表于 2021-04-04 01:44
楼主有心了 我也是翻了家里的族谱 我们家入川始祖元末明初就来綦江了 在綦江的后代我估计上万人
nn123456 发表于 2021-04-04 14:15
这个塘是人工挖的,当时人在,
flyccc 发表于 2021-4-4 13:39
谢谢层主的耐心回复,你的线索很有价值,至少说明仙龙塘还有其它可能,最近我也买了两本綦江县志,一本道 ...

flyccc 发表于 2021-04-04 14:03
贵支看来是旺族,厉害了!看得出你我都是宗族文化的爱好者,我对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有一定研究,移民就像活水,身上具备着敢闯敢干的精神,是致力经济繁荣的先驱,任何地方都需要移民。对于入川始祖们那种开拓精神,真是钦佩不已,他们那个年代,移民四川的勇气和难度,今天是难以想象的。此行一去数千里,携家带口,至少行半年之久,盘缠可能不足,路遇各种虎患,匪患,还有疾病威胁。就为了心中的那一个信念,到四川去,有饭吃。告别亲人和故土,一别就是永远。看族谱,只有寥寥数语的记录,但是对于始迁祖来说,那是一段有血有泪的艰难。我特别欣赏烈祖们在族谱里对子孙的寄语,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哈哈,话有点多了,就是有感而发而已,见笑了。

av8d莱茨狗 发表于 2021-04-04 19:22
颍川陈氏千年前就是旺族了 后人人才无数
flyccc 发表于 2021-04-05 10:19
我在考虑重修家谱,我们处在几千年的历史剧变的断裂点,农耕文明转换到现代文明,过去宗族文化相伴相生的小农经济已经彻底被颠覆,人人进城,宗族联系已经消失殆尽,在这个紧要关头,必须保存下这些珍贵的传承,否则就像很多少姓家族一样,宗族历史无从考究,乃大遗憾,现在网络发达,收集宗亲信息也比较容易,修谱不难。




长江一级支流 发表于 2021-04-04 18:04
不客气,有时间多回綦江看看,多多关注綦江的发展。
flyccc 发表于 2021-04-05 10:19
我在考虑重修家谱,我们处在几千年的历史剧变的断裂点,农耕文明转换到现代文明,过去宗族文化相伴相生的小农经济已经彻底被颠覆,人人进城,宗族联系已经消失殆尽,在这个紧要关头,必须保存下这些珍贵的传承,否则就像很多少姓家族一样,宗族历史无从考究,乃大遗憾,现在网络发达,收集宗亲信息也比较容易,修谱不难。
一腔废话 发表于 2021-04-07 08:19
你哥子祖上也是元末明初入川的吗?
av8d莱茨狗 发表于 2021-04-04 01:44
楼主有心了 我也是翻了家里的族谱 我们家入川始祖元末明初就来綦江了 在綦江的后代我估计上万人
因为我是13代的城外农村人,楼主的忙我帮不到,但我知道彭石坝在哪里,我们一般写作盆石坝。至于无屋岩,又不知道了。破晓时分 发表于 2021-04-04 00:05
对的,西炮台,原来的广播站
flyccc 发表于 2021-04-05 10:19
我在考虑重修家谱,我们处在几千年的历史剧变的断裂点,农耕文明转换到现代文明,过去宗族文化相伴相生的小农经济已经彻底被颠覆,人人进城,宗族联系已经消失殆尽,在这个紧要关头,必须保存下这些珍贵的传承,否则就像很多少姓家族一样,宗族历史无从考究,乃大遗憾,现在网络发达,收集宗亲信息也比较容易,修谱不难。
长江一级支流 发表于 2021-04-04 00:21
我是老綦江但年龄不算太老,在我有记忆以来綦江烈士陵园及水池就存在,是否就是仙龙塘无法考证也没有听人说过,我想至少年龄在8、9十岁以上的当地老人才有可能知晓。我小时候知道现在实验中学(以前的綦江师范学校)有条小山涧沟直通这个水池,长年有清水汇入,这与“仙龙塘”称谓倒有几分相似;另,烈士陵园前面一点的工会体育馆会台靠西炮台一侧石壁下,即现在綦江川剧团集资房的天桥下面一排石堡坎下应该有口老龙洞水,长年清水不断(听老人和建集资房工人说的,现在这里有单位无法进入不知道出水口被填埋没有)。我不知道清乾隆时这龙洞水附近在是否有水塘存在?但听以前懂点风水的老人说老体育场这个地方至百步梯入口一段就是所谓古剑山龙脉的末端,所以你说的西门外仙龙塘也有可能在这个龙洞水附近。我所知道的就以上这么多了,希望能给你提供一点点线索。
淋雨雪 发表于 2021-04-08 02:38
不会是千户吧?

|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