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围棋,给孩子带来的不只是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性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不是从小培养孩子学棋,就一定是要让孩子长大当世界冠军或者从事围棋相关职业,最重要的是围棋对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1、爱哭鼻子、耍赖
很多小孩子成绩不如别人、比赛输了就会大哭,耍赖、发脾气,首先这些表现都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背后有很多不同的情绪类型:难过、受委屈等,要学会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围棋是一项公平的竞技类活动,在比赛中,总会有成绩不理想的、发挥出错的、本身水平存在差异的孩子,让孩子直面这些挫折,不断调整自己对失败的态度,正视自己的错误。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坦然面对别人的成功,为别人的成功真诚鼓掌,培养出孩子健康的心性,宽广的胸怀,不要产生嫉妒性心理,成长后做一个大度、善于理解人的人。
2、缺少耐心(三分钟热度)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就是坚持不了多久,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苦恼这是因为孩子缺乏耐心,遇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
通常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一般维持在20分钟左右,可是对围棋游戏痴迷的幼儿却往往在聚精会神的对局中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消逝,在不断计算、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中,幼儿的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的注意状态,一直到终盘分出胜负为止。
学棋过程会培养孩子自主分配时间的能力,当他养成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神,判断局势,孩子的专注力会在下棋的过程中一点点提升。
3、容易退缩
围棋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可以为孩子注入能量,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围棋不会用刻板的要求去约束孩子,会让孩子在对弈中不断感受错误,提升判断力。把围棋视为一个旅程,孩子永远都在过程中学习新的东西。让喜欢打退堂鼓的孩子在对弈中战胜挫折,感受围棋的乐趣。
4、自卑
过度的批评让孩子选择了自我放弃,很多父母信奉“批评式教育”,总觉得夸奖孩子会使他们变得骄傲,打压才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但总被否定的孩子,慢慢地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产生自卑心理。
学围棋,升段、在竞赛中获奖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提升孩子的自信,感受胜利的充实感。围棋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干预他,却能照亮他的前路,让孩子的自信会在一次次的对弈中慢慢提升。
围棋中不需要唯唯诺诺,唯家长、老师之命是从的孩子,需要的是自信的勇敢者,自信让人独立而不孤僻,包容而不失底线。在激烈的竞赛中披荆斩棘,成为那个光彩夺目的人。
5、没有主见
每个人的学***度、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没有对别人的学习方法加以辨别、盲目照搬,是没有主见且盲目的。孩子一直在吸收、重复别人的想法观点,而不能主动判别,会很难在在意识上得到成长、对世界的理解力也会很有限。
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个孩子的长期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很简单的分类就是听到一个观点的时候 ,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决定信不信。下围棋恰好是这样一个过程:围棋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树状选择,要思考这一步走这里,对方最好的应招是什么,然后要怎么应对,列出各种可能性。
下棋的时候,需要让自己活下去,每一步棋都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是棋手需要独立做决定的,输了,自己要承担全责。
学围棋的过程中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在棋盘中孩子自己可以做选择,不断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学会主导自己的人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后的人生抉择才能更稳更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