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待太久了,心慌地很,什么时候能出去,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啊……”近日,一通焦躁的电话,让作为心理医生的周旭霞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的焦虑。
“王女士,我非常能理解您的感受,我们也是闭环在医院很多天了。愿意跟我讲一讲你最近遇到了什么困扰吗?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办法。”“在家里每天总是觉得焦虑、烦躁、想发脾气,是不是因为在家呆太久了的原因呢?”打来电话的王玲(化名)问道。
在与王玲(化名)的交流中,周旭霞逐渐发现了问题,疏导王玲心中积压的情绪,为她开出了“心理处方”。 ▲医生周旭霞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
“王女士,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不用过于担心,这也不是一个坏事情,这恰恰是一个能停下来审视自己焦虑根源的机会,回头看看过去再体会一下当下,也许您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和感受。”周旭霞建议王女士可以试着做一下运动,加强与家人沟通交流,增进感情。
“谢谢你周医生,如果没有你耐心的倾听和开解,我可能真的会崩溃,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坚持,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经过沟通后,王女士的心情平复了很多。
据了解,王玲(化名)系高风险区内管控人员,时间一长,内心出现了焦躁的情绪。因为疫情的原因,像王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精神类疾病患者李源(化名)家中,家属李明华(化名)正在和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史显才进行着交流。“孩子最近常说心慌、胸口闷、晚上睡不着,可怎么办呀?”李明华急切地询问着史显才。“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出门,加之前期的药物即将服用完毕,家长和孩子都比较担心。”为此,史显才耐心地与家属和患者进行沟通,并安排工作人员及时送药上门。
据了解,疫情期间,我区选派心理专家,通过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张贴心理知识小海报、线上讲座、投放心理舒缓小视频等方式,备好“心理处方”,全方位、多元化地为广大市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通过网络咨询、热线救援等交流方式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群众以及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克服负面情绪,以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以科学、坚定、自觉的方法构筑牢固的“抗疫”心理防线。”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抗击疫情 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强有力的屏障如果你有担忧、焦虑等 不良情绪急需疏导 欢迎拨打心理咨询电话 023-48777079
文图:特约通讯员 陶涵
|